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多点发力聚势赋能 富顺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5-12 12:32 自贡网

0

分享

刘瑞 自贡融媒记者 周嘉 文/图

以花为媒的颜值经济席卷而来,农旅融合的深度体验悄然兴起,集群发展的产业振兴焕发新机……近年来,富顺县在全力推进市域副中心建设的征程中,多点发力聚势赋能,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以花为媒绘就“颜值经济”新图景
板桥镇供图 (1).png
板桥镇

成片的金黄油菜花、白色李子花、粉色桃花……游客们穿梭在花海间,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这美好瞬间。今年3月,板桥镇举办第七届“春满桃源·花开千秋”文化旅游活动,不仅带火了当地的旅游,催生了“赏花经济”,还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以往靠天种地,如今“种花生金”,村民伍乾良高兴地说道:“以前家里养的土鸡土鸭只能是自家人吃或者偶尔卖给村里熟人,销量有限。如今游客越来越多,这些土鸡土鸭成了抢手货。”

以花为媒,让板桥镇不仅有了“颜值”,更收获了“产值”。该镇在网红赏花打卡点举办美术摄影展和文艺演出,推出休闲垂钓、水果采摘等特色游玩活动,融入亲子娱乐、民俗节庆等元素,提升乡村旅游内涵。今年以来,举办特色活动18场,累计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0万元。此外,创新打造“桃花夜市”,包装推出板桥羊肉、板桥绿豆粑等特色旅游产品,在千秋村景点搭建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鼓励农户销售土鸡、土鸭、赤松茸等农产品。今年以来,开发旅游产品16个,带动景点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近10万元。

农耕体验激活“农旅融合”新动能
长滩镇 (1).JPG
长滩镇文旅活动

除了赏花,农耕体验也成为了一股热潮。两天时间,共计吸引游客2.5万余人次,带动餐饮、农产品销售超200万元,这是今年“五一”假期长滩镇初次尝试农旅融合的“化学反应”后,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

今年“五一”假期,长滩镇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沱江岸线资源,推出“沱江长滩 渔家烟火”乡村田园体验季农文旅活动。其中,别具一格的青禾文创田院成为游客们的热门打卡点。多次到此打卡的游客赵一帆欣喜地表示:“这个院子非常富有田园情趣,每次来身心都很放松,趁着假期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长滩镇 (3).JPG
长滩镇文旅活动

赵一帆口中的院子,是一座由久经风霜的土墙、木质结构的房屋、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点缀成的农家小院。身处其中,听鸟叫虫鸣,品咖啡、吃烧烤、喝土鸡汤,游客可享受一段难得的惬意时光。这是源于长滩镇的创新探索,通过统筹整合中省财政集体经济扶持等方面的资金,探索“财政资金+集体经济+社会资本”模式,盘活农户闲置房屋和撂荒地等资产,根据村庄规划和结合村容村貌明确庭院建设标准,由专业民宿经营者对小院进行亮化、美化、绿化风貌打造,通过社会化运营,带动当地生态农产品、民宿餐饮、传统文化体验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枇杷产业铺就“果香富民”新路径
琵琶镇枇杷丰收 (1).jpg
琵琶镇枇杷丰收

眼下,琵琶镇沉浸在金色的果香中,1800亩枇杷迎来丰收,预计总产量突破17.5万公斤,总产值超200万元。

5月3日,琵琶镇的土地村文化广场上举行了一场枇杷采摘文艺表演暨吃枇杷比赛,展现枇杷丰收的盛景与村民的幸福生活,让游客们沉浸式感受枇杷带来的甜蜜魅力。

当天,村民张吉根在自家果园边笑得合不拢嘴,耳旁响起了手机此起彼伏的收款提示音。“今天一上午就已经买了50多斤,收入700多元。我还通过网络销售卖了十几箱。”张吉根说。

土地村党总支书记张长敏介绍,目前全村种植枇杷1000亩,通过引进“大五星”“白玉”等优质品种,采用标准化栽培技术,年产量可达9.75万公斤。近年来,村里依托枇杷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200余户村民加入,带动户均增收超10000元。

近年来,琵琶镇深耕枇杷产业,通过科学规划与技术赋能,逐步构建起规模化、特色化的产业格局,让枇杷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亮眼名片。同时,积极探索“枇杷+文旅”,打造集旅游、采摘为一体的农业观光产业,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美乡村的新路子。

琵琶镇枇杷丰收 (2).jpg
琵琶镇枇杷丰收 受访方供图
从板桥的花海经济到长滩的农旅体验,从琵琶的果香产业到更多乡村的创新实践,富顺县广袤乡土正以多元姿态成为市域副中心建设的强劲引擎,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