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五批)正式公布,大安区“申家草编”和“牛佛蒸笼”两项传统技艺成功入选,为千年盐都再添文化新名片。这两项承载着乡愁记忆、蕴含着智慧结晶的技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团结镇申家村,一门传承数百年的草编技艺正在书写新的篇章。据史料记载,申家草编技艺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是当地村民世代相传的“看家本领”。走进申家村,随处可见村民巧手编织的身影,草茎、麦秆、芦苇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经过编、结、辫、扣等十多种传统技法,化身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我们不仅保留了传统草编技艺,还创新开发了网红草帽、工艺装饰品等新产品。”申家草编传承人陈群介绍,近年来,他们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申家草编不仅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成为展示大安文化的重要窗口。
而在千年古镇牛佛,一道传承百年的美食——牛佛蒸笼,正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着八方食客。这道源自清朝的特色美食,集鲜、香、麻、辣、嫩、劲、爽于一体,堪称自贡美食的金字招牌。

“我们坚持传统工艺,选用本地优质食材,确保每一笼都保持最地道的味道。”牛佛蒸笼传承人胡力洪介绍,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的发展,牛佛蒸笼不仅成为游客必尝的美食,更成为展示牛佛文化的重要载体。2021年,中央电视台《辣椒的征途》节目组专程前来拍摄,让这道地方美食走向全国。
大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申家草编”和“牛佛蒸笼”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对大安非遗保护工作的肯定,更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老手艺”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陈瑞青)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张宏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