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从传下去到火起来!德阳广汉“南丰三宝”的非遗“破圈计划”

2025-05-13 19:26 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

0

分享

在今年举行的第六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活动中,“汉州面具”作为非遗项目展示,一亮相便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不管是传统的“笑脸壳壳”,还是火出圈撞脸“愤怒的小鸟”的三星堆陶猪,都让人感受到这样的非遗技艺既不失民俗特色,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灵性。

1.jpg

汉州面具来自德阳广汉南丰镇,当地又将其与汉州版画、汉州陶艺称为“南丰三宝”。汉州面具曾是家家户户过年过节的“仪式感”,如今却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被年轻人淡忘;而充满艺术家构思创作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产生的汉州版画,也面临着创作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汉州陶艺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艺闻名,但在大量机器制造和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逐渐式微……

如何让非遗技艺既能传承下去又能火起来?

多年来,广汉这个“非遗小镇”不仅建设了全省首家乡镇级非遗艺术博物馆传承非遗记忆,也正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破圈计划”,让传统与现代在碰撞中绽放出新的光彩,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

本土化 让非遗从传承人到更多人

“想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就得从娃娃抓起!”作为汉州面具的传承人,陆少才的话,道出了南丰非遗技艺传承群体独特的“破圈”智慧。

2.jpg

陆少才每周五都会到广汉市金雁小学为孩子们上一节非遗特色课。“小朋友们想做哪种生肖面具,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开始做泥模吧!”日前,在金雁小学的非遗博物馆内,对汉州面具感兴趣的孩子在陆少才夫妻的指导下为面具制作泥模。看到孩子们对非遗技艺如此有兴趣,陆少才很是欣慰。

3.jpg

“那个是我的孙女陆彦萌,耳濡目染下,她也喜欢上汉州面具。”陆少才指着课堂上认真做泥塑模型的一位小朋友说,他的儿子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已经学习了汉州面具的制作,他希望孙女能成为第五代传承人,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中来。

除了走进校园,陆少才也会利用自己的汉州面具文创社开设研学体验,激发大众对汉州面具的兴趣。走进陆少才的汉州面具文创社,进门就能看见醒目的“笑脸壳壳”,室内的一条形工作台上,放置着各式各样的创新面具,如三星堆面具、桃花面具、京剧脸谱面具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来研学的孩子制作的各种面具泥模,有哪吒、三星堆陶猪,还有各式各样孩子们自己随性创作的作品。

4.jpg

“想让更多人爱上非遗,就需要思考如何创新,如何更接地气。”陆少才说,如今的汉州面具已不再局限于“笑脸壳壳”,近期他正计划结合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创作推出新作品。

年轻化 让非遗走向大众走进生活

相比于非遗传承人化身“移动的文化基站”,汉州版画的创新更像是一场静默的革命。

5.jpg

汉州版画吸取了宋代版画、汉像砖的精华,制作流程包括构图、勾线、刻板、涂色和装裱,一幅作品的创作往往需要一周左右时间。为了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传承人马世明将原来复杂的版画流程进行优化,在他的最新作品《再醒惊天下》中,原来五彩的“浓妆”变成了单一色彩的“淡抹”,画面中,一位游客驻足在三星堆文物前,举着手机正在拍照。除此之外,马世明也开始尝试三星堆图案的小幅作品创作,这一系列的举措既降低了版画技术难度,也易于普及。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智慧,实则暗含了传承人对传统文化本质的精准把握,是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具象化表达。

6.jpg

创新,赋予了汉州版画旺盛的生命力,而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则是非遗传承人更深层次的精神突围。

7.jpg

“现在买我画的都是年轻人。一次画展上,一位外地来德阳出差的年轻小伙一次性买了8幅画,说要带回北京。我也希望汉州版画能让他们更热爱生活。”马世明说,除了艺术形式,汉州版画的表现主题充满了“巴蜀味道”。“广汉拉保保、向阳公社摘牌、春耕、舞龙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灵感,画不尽身边俯拾皆是的乡土生活。”马世明的新作品《丰收》也极具广汉特色,画中,一位戴着草帽的果农拿着一把梯子,身旁是一大片桃林,脚下是一筐又一筐的桃子。“这就是我根据在广汉松林看到的场景创作而成的,很接地气。”在马世明看来,所有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年轻的受众呼唤新作品,年轻化的创作恰好回应了新需求。 

国际化 让非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汉州陶艺的跨国订单则揭示了非遗技艺“破圈”的另一种可能。传承人王万富的作品不仅被国内不少博物馆收藏,成为文物界的“超级A货”,不少还远销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走向了世界。

8.jpg

走进王万富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他收藏的各种各样的陶制作品,犹如一个小型博物馆。一套原创的三星堆文创茶具格外引人注意,三星堆文物陶猪、金面具、青铜太阳形器、神鸟等,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在茶壶盖上,或在壶嘴、手柄上。后院里,摆满了他制作的作品。

9.jpg

30多年来,王万富通过手中的泥巴将汉代陶俑尤其是“说唱俑”和三星堆文物复原出来,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艺艺术品,在当地被称作“汉州陶艺王”,在圈内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和不少博物馆合作过,为他们制作一些文物复刻品或创新的文创作品。”王万富说。

10.jpg

王万富的非遗文化输出不仅限于此,当他在三星堆遗址教外国游客捏制青铜面具时,文化输出变成了可触摸的体验经济。“有时会受三星堆博物馆邀请为研学人群或游客上体验课,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项非遗技艺。”王万富说。

11.jpg

守正,知所来;创新,明所往。非遗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生活智慧、共同情感。如今的南丰镇,已将非遗元素植入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建于2019年的非遗艺术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静态展示的场所,也是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并承担非遗青少年传承教育基地职责等,成为颇受欢迎的研学胜地。当小红书上的“打卡点”成为赋能非遗传承的流量孵化场,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火种,正通过更为年轻的表达方式,让非遗传承从师徒相授重构出新的可能,也让非遗文化成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