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绘,南充丝绸文化的结晶,四川具有代表性的丝绸工艺产品。其制作技艺——蜀绘丝绸染料画绘制技艺(以下简称蜀绘技艺)是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日,“遇见蜀绘——非遗艺术的当代新语”沙龙活动在南充市高坪区美术馆举行。蜀绘的传承、创新等内容,让现场嘉宾纷纷点赞。

蜀绘首饰系列产品惊艳嘉宾
“蜀绘起源于南充,有50余年历史。”当天下午2时30分,在大家的期待中,沙龙活动正式开始。多位蜀绘技艺传承人齐聚一堂,一同和现场来宾亲切交流,向大家普及蜀绘历史,并探讨其与现代艺术结合的无限可能。
活动中,蜀绘技艺传承人、南充市工艺美术大师余鑫欣以“永不褪色的东方美”为主题,从蜀绘历史、蜀绘工艺、蜀绘产品演变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蜀绘的故事。随后,蜀绘技艺传承人、资深媒体人李羽娴登台。她围绕“穿搭美学与时尚日常”展开分享,并以大量案例,向嘉宾讲解如何将蜀绘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时尚穿搭。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许多蜀绘产品,如蜀绘首饰、蜀绘皮包、蜀绘U形枕等。尤其受关注的是蜀绘首饰,它将蜀绘的传统之美与现代潮流巧妙融合,受到现场嘉宾的一致喜爱。

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的一名在校学生说:“没想到蜀绘还可以设计成这么好看的首饰,与现代时尚穿搭很契合,回去后我将向同学们推荐。”
市民任慧说:“这些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打破了界限,让我看到了蜀绘的无限可能。”
回溯历史 始于一个温暖故事
蜀绘与蜀绣、蜀锦并称蜀中丝绸“三绝”,是南充的一张闪亮名片。那么,蜀绘起源于何时?
南充被称为绸都,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开始栽桑养蚕,曾有过“无地不见有桑,无户不事养蚕”的盛景。栽桑养蚕的历史孕育出深厚的丝绸文化,并且出现过众多丝绸企业。
蜀绘起源于一个浪漫又温暖的故事。李星武、刘存财是昔日南充一家绸厂的两名画师,两人绘画技艺精湛且性格和善。20世纪70年代,厂里有一对新人即将大婚,二人由于资金不足且婚期将至,所以拜请李星武、刘存财为自己画一个四方罩帘。一来婚礼的“面子”有了,二来又节省了开支。没想到画出来的罩帘效果极好,深受二位新人喜爱。受此启发,两位画师开始用染料试画旗袍、丝巾等丝绸制品,形成了蜀绘最初的工艺形态。

之后十余年,一批丝绸工艺美术师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在总结传统丝绸手绘工艺的基础上,解决了丝绸手绘工艺品水洗褪色、手感僵硬、光泽度不好、画形呆板等缺陷。2005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首个“世界丝绸博览会”上,刘存财主创设计的睡袍、蚕丝被等手绘工艺品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当时,南充获得了一笔大订单,交货前,将这个在丝绸上题字绘画的工艺品取名“蜀绘”。
竞相发展 多彩蜀绘创新传承
20世纪70年代至今,蜀绘发展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如今,丝源蜀绘、嘉陵蜀绘等在南充竞相发展。更令人欣喜的是,有许多年轻人加入到蜀绘的传承和推广中来。
余鑫欣是蜀绘技艺传承人,同时也是丝源蜀绘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出生于1996年,正是散发青春芬芳的年纪,却深深迷恋上了蜀绘。多年来,余鑫欣致力于创作契合时代的蜀绘新产品。
传统蜀绘产品包括旗袍、团扇、画作、工艺伞等,但这些产品具有市场局限性,能不能开发出一些契合时代潮流的新产品?怀着这一想法,她与李玲、李羽娴等传承人一起,创立丝源蜀绘品牌,开发出首饰、皮包、晴雨伞、U形枕等契合时代的新品。


在沙龙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丝源蜀绘系列首饰包含项链、戒指、耳饰三类。融合了蜀绘技艺的首饰,将文化内涵与时尚潮流结合。以其“窗外景-银杏系列”项链为例,项链吊坠整体形态如八角窗,项链图案部分为丝绸上绘制的银杏,整体颜色鲜亮,既具美观度又具搭配实用性。
“蜀绘共有5类主要工艺,丝源蜀绘首饰主要采用蜀绘肌理纹工艺、二次叠画工艺。经独特工艺处理后,这些首饰具有水洗不掉色、色泽永久光亮如新的特点。”余鑫欣告诉记者,目前,丝源蜀绘系列首饰已走进上海、成都、北京、杭州等城市的美术馆、商店,市场反映良好。
“未来,我们希望融入现代科技与人工智能技术,让蜀绘系列产品能够呈现出更高的品质,让更多的人了解蜀绘、爱上蜀绘。”余鑫欣说。
小档案:蜀绘
蜀绘创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在继承汉代帛画和晋代绢本绘制技艺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而创造出的丝绸手绘工艺。蜀绘从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强烈的巴蜀地域特色和鲜明文化属性,与蜀绣、蜀锦并称蜀中丝绸“三绝”。蜀绘丝绸染料画绘制技艺是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编辑:金艳
责任编辑:余凤
编审: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