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志愿服务能免费领洗衣液?看这个社区如何把“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2025-06-30 16:48 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0

分享

清晨的雷公滩社区,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凉意,社区一角的“时间银行”积分超市却早早亮起了温暖的灯光。

68岁的李阿姨拿着她翻得有些卷边的小本本——社区发的“时间银行”积分手册,仔细核对着。上个月,帮隔壁楼栋行动不便的张大爷代购了几次急需药品,又给楼下双职工家庭临时照看了两天放学的孩子,林林总总加起来,攒下了200分。

志愿者用志愿积分兑换生活物资

“够换两瓶洗衣液和几提卫生纸了!”李阿姨脸上笑开了花,一边把兑换来的物品小心装进布袋,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没啥用了,现在不一样了!帮邻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还能在社区换点实在的东西,心里头特别踏实。”

这充满烟火气的温馨一幕,并非偶然。它正是雷公滩社区作为四川省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正通过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被点燃。

“红色引擎”驱动: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治理转型

“以前社区工作有点像‘独角戏’,我们几个社区干部忙得脚不沾地,居民有时还不理解、不参与,总觉得是‘你们社区的事’。”雷公滩社区党委书记陈红英介绍。

如何破解?社区党委找到了关键钥匙:党建引领下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

邀请中医院医生到社区为居民义诊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这不是一句空话,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陈红英介绍,社区常住居民有1950户4222人,需求多元复杂。为此,社区党委牵头,深入调研,将“专业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专业社工”作为核心模式,着力完善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机制。

思路一变天地宽。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统筹协调市国动办、市残联等8家共建单位,成功整合了超过30万元的项目资金和资源。一个高效运转的“群众点单—党委派单—社工接单—志愿送单”服务闭环逐渐成型。

同时,社区创新性地构建了“313N”服务矩阵:依托“雷小善”——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邻里互助队3支核心志愿队伍,联动专业社会组织;以1个积分超市作为激励杠杆,撬动居民参与热情;聚焦助老、扶残、育幼3类重点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年策划开展N场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

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

数据最有说服力。试点以来,社区已组织“爱心义剪”助老理发、残健融合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20余场,服务惠及居民超过2800人次,服务的触角深入到了社区下辖的4个网格。

独居老人王大爷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家里水管坏了、想量个血压,跟‘雷小善’说一声,快得很!这服务真是做到心坎里了。”王大爷朴实的言语,映照出这套机制带来的高效与温情。

“人才摇篮”赋能:专业引领下的志愿活力迸发

可持续的社区治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专家在区里组织的培训课上讲,可持续的治理,关键在人才,要把专业力量和本土力量结合起来。这话点醒了我们。”社区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在贡井区委社会工作部的专业指导下,雷公滩社区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一方面,引入专业社工机构,通过系统化培训,成功孵化培育出“雷小善” 志愿服务队。另一方面,积极支持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目前社区已有4名持证的专业社工人才,大大增强了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传帮带”机制是关键一环。社区推行“1名专业社工+3名骨干志愿者+10名普通志愿者”的小组模式。专业社工负责项目设计、技能培训和疑难问题解决;骨干志愿者负责日常联络和组织协调;普通志愿者则在一线提供具体服务。这种模式让适老化改造评估、儿童心理疏导陪伴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真正在社区落地生根。

助残健身趣味运动会

更令人欣喜的是“循环志愿”模式的出现。社区积极引导那些身体尚好的低龄老人、经过康复训练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人加入“雷小善”志愿服务队。他们曾经是服务的接受者,如今成为服务的提供者,形成了“受助—自助—助人”的暖心循环。

志愿者李阿姨对此感受最深。“以前社区有啥事,我们就是等着社区来帮忙,像等着‘输血’。现在不一样了!”她再次翻开她的积分手册,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自豪地说:“你看,帮人代买药、看孩子、打扫卫生,都能积分。我用积分换过米面油、洗衣液,这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有价值,还能帮到别人,社区真正成了我们自己的家。这才是咱老百姓想要的社区样子!”

“宝藏品牌”绽放:特色服务点亮邻里生活

在雷公滩社区,“睦邻友爱”不仅刷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更化作一个个叫得响、摸得着的服务品牌,融入居民的日常。

——“一对一”专属关怀:23位独居老人,每人都有一位由社区精心匹配的“健康侠”志愿者。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上门探访,量血压、唠家常、代购生活用品、检查安全隐患,让独居老人心里有了依靠。80岁的陈婆婆拉着她的“管家”小吴的手说:“小吴就像亲闺女,有她在,我这心里就踏实,不怕一个人在家出点啥事没人知道了。”

——“自强健身”助力前行:社区“睦邻友爱·助残健身”项目为残障居民点亮希望。定期康复操训练、趣味运动赛等活动,不仅强健了153名参与者的体魄,更点燃了他们的生活热情。肢体不便的老周(化名)起初封闭自我,坚持参与后不仅身体协调性得到改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如今更是主动帮助其他伙伴训练。陈红英表示:“我们关注的不只是残障居民的身体康复,更重要的是通过健身活动,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热情,在运动中收获自信,勇敢前行。”

自强健身“活力康复操”健身活动

——“时间银行”激发活力:这个极具创意的积分机制,已成为社区治理的“金钥匙”。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积累的积分,不仅能在“积分超市”兑换鸡蛋、挂面、食用油等生活物资,更能兑换专业的适老化用品、优先享受社区医疗陪诊服务,甚至能获得年度“雷小善之星”的荣誉表彰。目前,已有160户家庭签约成为“公益合伙人”,志愿服务的“雪球”越滚越大。

志愿者上门服务独居老人

此外,伴随着“郑师傅维修工作室”“睦邻友爱+”等子品牌崛起,雷公滩社区的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网、四川新闻网等媒体报道10余次,从自贡走向全省,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雷公滩样本”正在形成。

漫步在今天的雷公滩社区,处处能感受到生机与活力:“雷小善”拿着登记本,挨家挨户认真记录着老人对适老化改造的具体需求;积分超市里,居民们拿着积分手册,像逛自家小仓库一样,笑容满面地挑选兑换着心仪的生活用品;社区广场上,“助残健身”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康复操锻炼的口号声、趣味运动赛的欢笑声此起彼伏,阳光与热情交织,勾勒出一幅温暖动人的画面……

优秀志愿者表彰会

这些平凡而动人的场景背后,是党建引领下“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的深度交响。专业社工以其精细化的项目设计、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和资源链接能力,精准破解了一个个治理难题;志愿服务则以其浓浓的烟火气和邻里情,激活了社区沉睡的活力,让互助互爱蔚然成风;而“时间银行”积分机制,则如同巧妙的指挥棒,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从理念变成了居民自觉自愿的行动习惯。

雷公滩社区的探索,不仅唱响了社区治理的新乐章,还提供了一条充满温度与实效的可行路径——融合之力,共治之美,未来可期。(孔云  陈前)

编辑:冯方湲

责任编辑:金艳

编审:韩钰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