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牛佛镇红旗村:在党旗领航下“逆袭”成乡村振兴“模范生”

2025-07-11 11:42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融媒记者 曾航 王溢 吉方东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总有一些地方正在经历着令人惊叹的美丽蝶变。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探寻这个村庄如何在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一步步踏上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在这里,98名党员如同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飘扬在乡村的每个角落,引领着红旗村阔步前行。
微信图片_20250711155023.jpg
铸魂强基,党建领航——锻造乡村振兴 “硬核堡垒”
清晨,阳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红旗村党总支书记陈立平,沾满泥点的裤腿卷到膝盖,正带着几名党员大步走在田埂上。他一边走一边仔细察看稻田情况,“趁着天气好,咱们得好好检查水稻的长势,看看有没有病虫害!”不远处,62岁的村民李康明看到陈立平,笑着递过一瓶矿泉水打趣道:“立平啊,你这‘泥腿子书记’当得够专业啊!”陈立平接过水喝了几口,抹了把汗爽朗地笑道:“党员不带头,怎么对得起胸前的党员徽章?去年咱们村集体收入突破120万元,今年得再加把劲,争取突破150万元!”他坚定的语气,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微信图片_20250711114638.jpg
红旗村由原红旗村、藕塘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小组,共有1118户4042人。这个曾经面临土地分散、经营粗放、人口外流等问题的村庄,在2014年迎来了转机——当时在外跑运输的致富能手陈立平响应组织号召,毅然回到家乡。
微信图片_20250711114635.jpg

红旗村党总支深知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为此,他们创新实施“能人治村、能人带动”战略,精心打造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走进村委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干部联系群众网格图”格外醒目,上面详细标注着每名干部负责的片区。陈立平指着图表介绍道:“我们建立了‘1 + 3 + N’的干部培养模式,从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中选拔了6名优秀‘两委’干部,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了3名后备干部,还配备了1名选调生和4名驻村干部。特别是去年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组建的‘红色代办员’队伍,实现了“上门办”“村能办”。一年来已为村民办实事96件,群众满意度达100%。”

由于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村干部暂时在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虽然条件艰苦,但工作人员依然井然有序地忙碌着。红色代办员林泽英一边快速地整理材料一边说:“今天必须把李大娘的特困申请材料送到镇上,老人家等着这笔钱买药和生活呢。”。
微信图片_20250711114628.jpg
在党群服务中心接待点,60多岁的李大娘从布袋里掏出各种证件,眼中满是感激,“儿子媳妇都在广州打工,就我和小孙子在家。我不识字,以前去去镇里办事就像走迷宫一样,心里直发慌。上次为办孙子的医保,来回跑了三趟都没办好。现在可好了!‘红色代办’的林幺妹上门收材料,一天就帮我们办好了。”
赋能兴业・稻浪翻金拓新局——蹚出集体经济“特色稻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红旗村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红旗飘飘·津津乐稻”党建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稻虾共生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收虾笼的李公云。这位49岁的外出务工人员,2018年在村党支部动员下,毅然返乡创业养殖稻虾。李公云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收获:“这一笼足足25斤!村里不仅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还帮我们联系收购商,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去年我承包了230亩地,光养虾就增收30多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打开话匣子的李公云说,当初下定决心返乡创业是正确的选择,“最让我高兴的是,现在既能赚钱又能顾家。以前在外务工,一年到头见不到孩子几面,心里总是空落落的。现在天天都能见到家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微信图片_20250711114645.jpg
红旗村地处沱江流域水陆交通枢纽,全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3000余亩,曾经面临土地质量不高、经济效益较低的难题。近年来,村里整理土地2800多亩,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创新“水稻 +”高效轮作共生模式,建成“稻鱼、稻虾、稻蛙”基地1900多亩,不仅能够有效盘活农村散布的粗放型农田资源,还解决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的低效率问题,实现一土多熟、一水双生、一田多收,带动户均增收5000多元。每到收获时节,乡村中便呈现出了一幅“稻在水中长,蛙在稻间跑,虾在稻下游"的乡村画卷。
红旗村采取“村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2024年引入企业共同投资运营育秧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烘干中心、农机中心四个中心,形成一套从种子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村集体年增收超30多万元。陈立平告诉记者:”如今与以前纯靠人力劳作相比,机械化使育种和插秧效率提升了40%,每亩地增收约1000元,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被家乡的发展吸引,愿意回到家乡,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让红旗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微信图片_20250711154847.jpg
聚力善治,和美画卷入乡来 —— 焕活乡村治理“同心密码”
夜幕降临,2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红旗村的道路。在“林盘地”和美小院,“围炉夜话”准时开始,20多位村民围坐一圈,热烈地讨论着村里的大小事务。驻村选调生黄引超认真记录着每个建议:“这样的议事会每月5号、20号各开一次,实行‘群众提、党员议、支部决、大家评’的工作机制。上个月村民提出的道路拓宽建议,经过充分论证后,本周就开始施工了。大家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很高”。红旗村完善院落民主议事等相关制度,通过创新开展“围炉话谈”,用“邻里拉家常”等方式,2024年解决征地协调、农房建设、产业发展等问题15个。
啊.jpg
微风徐来,荷香满径。结束一天劳作的村民们,饭后来到村里的同心议事亭,坐在长椅上,悠闲地聊着一天的见闻,温馨而和谐。村民陈火贞感慨道:“现在村里比城里还舒服!上个月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回来,小外孙玩得都不想走了。特别是政府统一改造后的厕所,干净卫生还能洗澡,跟城里一样方便。女婿说看到村里发展这么好,正在考虑回来创业呢!他说现在农村电商大有可为,想把我们本村的优质大米卖到全国去!”
微信图片_20250711155014.jpg

从组织建设到产业发展,从基础设施到乡风文明,红旗村党总支部用实践诠释了“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的深刻道理。该村先后荣获省级四好村、市级四好村,省、市、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今年荣获自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大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党建办主任刘帆说:“红旗村探索出的‘党建+产业+治理’新模式具有典型意义。他们通过建强基层组织,让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创新治理方式,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站在新建的观景台上俯瞰,红旗村的乡村新貌尽收眼底:嫩绿的稻浪随风起伏,点缀其间的是忙碌的农人身影,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新修的产业路上,车辆往来穿梭,运载着丰收的喜悦和乡村发展的希望。红旗村的华丽蜕变印证着: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那一面面飘扬的党旗中,藏在那一颗颗为民服务的初心里。

编辑:王雨爽

责任编辑:吉方东

编审:张宏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