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盐都戏苑新蕊艳 四度梅香分外浓

2025-09-15 21:14 自贡网

1

分享

文化自信.jpg

自贡融媒记者 周姝

余佳怡、王骏毅凭借在《活捉三郎》中的精彩表现被授予“小梅花”称号;明栎薪、王俊翰、廖乙丁、尹彦轩、李航、何诗涵、颜睿翔参演的《盗仙草》一举摘得“小梅花优秀集体节目”称号……近日,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收到两封来自中国戏剧家协会的荣誉证书。自贡川剧“绽放”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这也是自贡连续四届摘得全国“小梅花”。
6CE4AB05AD0CFD2218F2BD74E6C3FF72.jpg

创办于1997年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是一项全国性、高规格的少儿戏曲艺术活动,代表着中国少儿戏曲的最高水平,被誉为戏曲艺术的“希望工程”。一组数据显示,每年参加该活动选拔的少年儿童总数在1万人左右,要在活动中拔得头筹可谓难事。

466A44075432506986DDD865FDE9A3AF.JPG
早在2009年,自贡川剧演员朱梦婷、陈宇辉首次摘得“小梅花”奖。13年后的2022年,自贡再摘此“花”,并且一开就是四届。
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陈芋伶表示,自贡川剧少年连续四届摘得全国“小梅花”,源于自贡川剧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的持续开展。2021年,为有效保护并传承川剧“资阳河”流派,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以定向委培的形式,从170余名孩子中精选出30名后备人才,前往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开始为期四年的川剧专业培训,致力培养出20名川剧演员、10名乐队成员。如今,这批学员已经顺利毕业回到自贡,此次获奖的也正是其中的学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一句看似普通的念白和招式,背后却隐藏着常人想象不到的付出。
女孩子们说开始时每天都哭,甚至有同学累得每天晚上都要嚎啕大哭之后再睡。男孩子们比较内敛,说自己是“痛并快乐着”。说起每天的生活,孩子们总结是“早上练功,下午练功,晚上学习”。

早上6点过,绝大多数同龄人还在床上睡觉时,这些练川剧的孩子已经开始练倒立、坐老虎凳、拉韧带、劈叉……除了专业课外,他们还会学习文化课,一天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要去参加比赛的孩子们,更是加大强度训练。

来自重庆的王骏毅入校时只有12岁,最怕的就是“老虎凳”。“就是把一条腿绑在板凳上,身体前倾,头要努力靠向脚尖。”在带班老师的印象里,小骏毅脸上的眼泪和鼻涕似乎从来就没有干过。经过4年磨砺,当年的鼻涕虫成了一名帅小伙,他不但摘得了“小梅花”,主演的川剧《滚灯》也于端午节期间,在贡井南华宫和观众见面。
FFB5262241809EA4CAE3B5EC4E5E4C83.jpg
来自梨园世家的廖乙丁,爷爷是国家一级作曲兼指挥、被誉为“乐怪”的廖忠荣。从小,廖乙丁在剧团耳濡目染,也深深喜欢上川剧。他的童年时光里不仅仅有动画片,还有一台台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易胆大》《还我河山》《惊蛰》等经典剧目的台词,都被他记得滚瓜烂熟。“这次我们摘得‘小梅花’,来日要争那更高的‘梅花奖’。”少年目光灼灼,誓要向爷爷一般,将川剧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感谢市委、市政府大力的支持,培养了这批学生;感谢自贡相关部门对川剧的关注;感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为我们培养了一批好苗子。”陈芋伶表示,随着传统文化热回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入到传统戏曲行业中。中心将为这批学员提供更多学习的平台、表演的舞台,让孩子们更快更好成长。
微信图片_20250113115537.jpg
近年来,自贡度重视川剧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出大戏”“出好戏”“以老带新”,不断通过打造优秀的戏曲作品锻炼队伍,培养了一批川剧中坚力量和后起之秀,“老中青少”人才队伍逐步成型。
微信图片_20250113115503.jpg
自贡坚持守正创新,赋能川剧发展。其中,利用灯戏、变脸等形式编排川剧小戏,创新打造川剧“课本剧”形式;利用城市小剧场、古建筑、古戏台等新型演艺空间,开展低价惠民川剧“月月演”;坚持创作定制剧、课本剧、川剧小戏,融入王爷庙、中华彩灯大世界等热门景点;每年开展进乡村、进校园、进景区、进基层演出100余场,近五年来摘得各类奖项17件,对延伸城市文旅产业链条、扩大自贡对外知名度、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编辑:张翠娜

责任编辑:郑皓匀

编审:吴山冠

热门评论1 条评论

  • 自贡网网友535065033小时前
    赞0

    自贡川剧资阳河流派后继有人

下载自贡网APP,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