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新居后不久,便发现从邻居窗户不时飘来朗读外文的声音。不是中学生稚嫩的声音,而是带有磁性的女中音,发音很标准。
一日黄昏,小区停电,我到她家借蜡烛。一位身体清瘦的中年男子开门应答,躺在沙发上的中年妇女热情招呼着我,还叫那男子沏茶。我与他们攀谈起来,才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15年前,她患重病全身瘫痪,卧在床上整天由家人伺候,日子痛楚难捱,还常向家人发脾气,搞得家中空气凝重。她颓废着,沮丧着,甚至想寻短见,尽早结束这生不如死的日子。此时,她丈夫(就是那位清瘦的中年男子)悄无声息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送到她床头,她被书中男主角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所震撼与折服。书籍给了她精神上莫大的慰藉,她常常读得泪流满面,感慨千万。特别是书中那“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至理名言,无疑是馈赠于她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她决定要好好生活,要活出个模样。
3年后,她身体有很大的好转,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她开始自学英语,找来课本、磁带和录像带,她模仿着学。早上读,晚上读,从语气、声调和单词的记忆、语法等方面刻苦学习。通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她竟然取得了高等自学英语专业的本科文凭,英语口语考试已过八级,还为外文出版社翻译文章。她自豪地说:“现在我可以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反复咀嚼她说过的那句“人生总是要有精神”的话语,这也是我造访邻居的收获。作为四肢健全的我,有什么理由惧怕人生的急流险滩,成为困难的俘虏,坎坷的奴隶,挫折的囚徒?
冯刚/文
编辑:罗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