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让农民享受城市化生活——沿滩区新农村建设巡礼

2015-01-19 20:10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讯(记者 曹湘黔 实习记者 冯茂根)近年来,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沿滩区在推进新农村体系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结合产业发展和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形成了“新型小城镇、新农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新农家大院”四级集中居住体系,实现农民生活质量大提升,农村面貌大改变。

棚户区变新街,农民安居又乐业

去年12月29日上午,天空中飘着蒙蒙薄雾,记者来到沿滩区瓦市镇沱湾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宽阔的街道人来人往,一则招工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本厂常年生产连衣裙、羽绒服,招聘熟练缝纫工、充绒工若干,工资按计件计算,一年保底两万。”

这是一间作坊式服装厂,近二十名工人正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工人邹永莉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她是沱湾村3组村民,于去年底搬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她告诉记者,去年春节回家看到家门口办起了服装厂,便打消了去沿海城市打工的念头。“沿海打工前几年还行,现在生活费上涨厉害,折算下来,还是在家门口工作划算。这里的老板是家乡人,中午还包午饭,现在我每月能挣3千元左右,工作之余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邹永莉笑着说。

“今年以来,沱湾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住房168套,生产用房127个,均已交付使用。”瓦市镇党委书记刘昭告诉记者,随着农民集聚点人气的提升,这种新型小城镇的崛起吸引了不少企业的入驻,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让农民在家乡安居乐业。

足不出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远眺瓦市镇合星村,依山傍水的“小别墅”呈一字排开,蜿蜒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新修的休闲广场干净整洁,清澈的鱼塘里群鱼嬉戏。去年6月,采用统归统建的合星村新农村综合体开始投入使用,不少村民正在加紧装修,争取春节前入住。 “整个新农村综合体已建了15栋房屋,两户为一栋,集聚农户30户。”合星村主任陈兆君介绍说。

记者来到叶明淑的新家,此时的她正在同几名装修工人忙得热火朝天。“我原来的老房子是土墙结构,而且还不通公路,进出都不方便。”叶明淑对记者说道,新农村里配套了便民服务中心、群众活动广场、农家书屋、卫生室、信用社储蓄代办点等等,现在我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了。”

同时,合星村在打造新农村综合体时充分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依山而建,确保了新村生态自然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合星村发展柑橘800亩,水产养殖180亩。初步形成了‘山上有摘的,水下有捞的’特色产业。”陈兆君说。

新村巨变,村民摇身变居民

记者来到沿滩区联络镇,这里正在建新村聚居点的地方叫中心村。新村聚居点紧挨着场镇,宽敞的街道、统一的建筑风格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中心村支书陈志校指着眼前正在修建的村委会办公室说,“以后老百姓有啥事都可以来村委会找人办事,傍晚村里的老老小小还可以在这里健身娱乐,跳坝坝舞。”陈志校说:“新建成的中心村农民新居将占地1万平方米,可以容纳100户居民入住。目前,正在完善道路、绿化、亮化及排污等基础设施。”

周德相是中心村四组的村民,他家以前有六间老房子,由三间平房,三间小青瓦房构成。“我们家里有两兄弟,父母也挤在一起,人均摊下来不到二十平方米。”周德相说,随着新村第一期建设完工后,周德相就和妻子、儿子搬到了新村里。如今,他的新房有13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装修得十分洋气。“现在住这里啥都方便,没想到我们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好。”

改造提升,旧村换新颜

仙市镇出场镇往南不到一公里,记者来到箭口村,水泥路旁的小叶榕翠绿清新,绵延数百米,一栋栋二层小洋楼让人赏心悦目。

今年57岁的村民胡长明对目前农家大院的居住环境非常满意,他告诉记者,经风貌改造后的家更换了坚实的房梁和美观的琉璃瓦,屋内的排水系统经过重新整理,用上了自来水和自动冲水的卫生间。“如今,水泥路直通家门口,走哪儿去都非常方便。”胡长明说。

目前,箭口还有不少居民保持着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和习俗,鸡犬满院、朝耕夕归。记者随意走进一座农家院,村民宋淑芳正在修葺一新的庭院中晾晒衣服。“当初镇里进行旧房改造时我积极响应,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集中小区,离田地太远了,还是原地好,干活近,很方便。你看,我家的房子修了十来年了,改造后看上去就跟新的一样!”宋淑芳说起风貌改造赞不绝口。

“箭口村以仙市古镇为依托,通过完善新农家大院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镇党委书记胡亨良说。

编辑:Frank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