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自贡农村焚烧秸秆
自贡网讯(记者 张启帆 摄影 叶卫东)天气晴朗,空气清新,蓝天白云经常眷顾……我市在经历了3月份良好的空气质量状况后,进入4月整体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在个别时段衡量空气质量指标的PM2.5和PM10一度达到爆表程度。
究竟是何原因使得我市空气质量出现如此情况?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A 调查篇】
田间地头焚烧秸秆随处可见
春意渐去,我市各区县农田里成捆的秸秆已代替了此前漫山遍野的油菜花。4月30日,记者从市区来到自流井区漆树乡,一路上随处可见枯黄的秸秆成捆地“躺”在道路两旁的农田内,不时有人一把火将其点燃,之后升起一阵浓烟,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味道。
短短40分钟路程,记者见到了不下20股浓烟从道路两旁升起并汇入空中。本月1日,记者在赶往三多寨的途中仍然见到了与之类似的情景。同日,本报记者叶卫东在直升飞机上也拍摄到了许多焚烧秸秆的场面。
“焚烧”与“禁烧”的游击战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已经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然而,目前综合利用情况仍不令人乐观,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综合开发利用又面临技术不成熟、投资大、效果差等窘境。
记者在沿途见到的被点燃的秸秆堆都无人看管,焚烧秸秆的农户几乎都是将秸秆堆到一起、一把火点燃后走人,当浓烟升起后执法人员再到现场执法,却面临找不到责任人、无法对其进行处罚的尴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执法人员来就不焚烧,待执法人员走后再将秸秆点燃”的循环,如此反复便形成了“焚烧”与“禁烧”之间的游击战。
记者从市农牧业局获悉,目前我市有耕地200多万亩,每年产生秸秆近160万吨(根据种植面积的理论测算值)。而目前正值油菜收获季节,据统计,我市有油菜种植地30多万亩,能生成近10万吨油菜秸秆。而这些秸秆大多都被直接烧掉,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
季节性焚烧秸秆成环境污染“元凶”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在每年夏收和秋收之际,总有大量的油菜、胡豆、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元凶。
4月26日晚至29日晨,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空气中带有明显的呛人烟气味。我市环境空气清洁对照点大塘山自动站监测结果为28日晚PM10最高值为834微克/立方米、PM2.5为290微克/立方米,都已达爆表程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监测站周边大量焚烧油菜秸秆,加之无风,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扩散造成的。
“相信许多市民都听说过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市环保局总工程师高裕君说,“市区周边区域秸秆焚烧形成大量的污染团,夜间气温下降,污染团就会因为热岛效应向城区流动,导致我市城区空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焚烧秸秆俨然成为季节性污染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元凶。”
那么,燃烧一吨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多少PM2.5及PM10?对此,高裕君介绍,由于燃烧方式的不同,无法对其进行统计,“露天焚烧农作秸秆,你会看到有明火、半掩、全掩三种方式,由于燃烧方式不同,所以无法对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做统计。”
【B 应对篇】
市民:支持秸秆就地还田
对于季节性农作物秸秆应该如何处理,一些市民说出了他们的想法。市民李女士说:“我以前是农村人,家里条件很恼火,一到放学时间就去把油菜杆杆、水稻杆杆捡回家当柴烧。但现在农村几乎都通天然气了,拿回家当柴烧不太现实,所以我支持就地还田,这样既能肥沃土壤又能保护环境。”
市民张先生也表达了与李女士相同的看法,他说:“秸秆就地还田确实是一个既环保又科学的做法,但是可能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农村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当农作物收获后这些秸秆再还田又需要劳动力,这劳动力哪里来?可能还需要有关部门的帮助才能推动起来。”
环保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从本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办法》明令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对此,市环保局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秸秆焚烧进行控制。
划定秸秆禁烧区:如城市建成区及周边10公里范围、高速公路两边、林场周围、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油库等区域;区、县人民政府应组织环保、农业、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进行秸秆禁烧现场检查并严格执法;市级相关部门加强巡查与督查;落实监管责任,各级人民政府是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责任主体,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乡镇为单位,村为基础、村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工作督查与问责机制。
专家: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才是出路
“秸秆也是一种资源。”高裕君说,“以前在农村,几乎每年的秸秆都被背回家里当柴烧了,而现在有了天然气,加之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务工了,留守人员为省事就地将秸秆烧了,这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据了解,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有多种,重点为“五化”,即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如果能将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起来,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4月30日上午,在自流井区漆树乡,25亩油菜机收示范田内,收获后的油菜秸秆被就地粉碎还田。据市农牧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正是一种“秸秆肥料化”的利用。
当地农民黄良荣告诉记者,种田一辈子,每到夏收和秋收之际,总有大量的油菜、胡豆、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搞得到处乌烟瘴气,有时还可能引发大火。“现在好了,收获后的秸秆就地还田,还增加了土壤的肥沃,也不用顾忌焚烧带来的后果了。”黄良荣说。
“此外,秸秆问题还必须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加以解决,即要以市场化的理念来认识秸秆的资源价值,看待其发展前景,要以企业化的制度来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拓宽其开发利用的途径。”高裕君介绍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4月以来 自贡空气质量已出现了5天优6天良 而且这样的好天气将会越来越多
春节期间空气质量良好率42.9% 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
编辑:张昊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