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风雨彩虹砥砺行 经济总量跨千亿——“十二五”自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15-11-30 19:54 自贡网

0

分享

开    栏    语

光阴荏苒,转瞬间“十二五”行将画上句号。回首五年时光,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推进实施省委“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部署,加快“两化”互动进程、建设“五个自贡”,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辉煌十二五 奋进新自贡》特别报道,以市民讲述、亮点聚焦、图片故事、数据图表等形式,展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新作为、新成就、新变化,展望自贡美好的明天,为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加油鼓劲。敬请关注。

自贡网讯(记者 赵凯)这五年中,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遭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自贡作为老工业城市,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挑战比其他城市更为突显。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在全市上下的团结奋斗下,自贡经济航船乘风破浪,稳健前行,在“十二五”期间,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1.6亿元。对此,全市上下记忆犹新。

“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局面。记者 熊心权 摄

跨越千亿

老工业城市迎头赶上

2013年初,GDP跨越千亿就成为自贡立足现实,为之奋斗的目标。对比数据,我市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780.36亿元,2012年为884.80亿元。如果要在2013年跨入“千亿俱乐部”,必须在1年之内逾越近120亿元的增加值鸿沟,年增速必须达到11%以上。这在当时宏观经济严峻复杂形势开始显现的大背景下,难度可想而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产业发展,始终是老工业城市重振雄风绕不开的话题。

“2013年,自贡工业增速一直以领跑者姿态冲在了川南各城市前面。当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跨越千亿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市经信委主任张晓东向记者回忆起当年冲刺千亿的情景,市委、市政府出台工业经济稳增长33条措施,加快结构调整,加强运行保障,工业经济运行呈现趋稳态势。通过各项举措的落实,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东锅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6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白马投运;华西能源公司自主研发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受到市场青睐;运机公司生产的环保节能型输送机械创出输送距离、提升高度、转弯半径和单机长度四个“亚洲第一”。传统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插上绿色翅膀,向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升级。同时,盐及盐化工向精细化工延伸,新材料向特色化和高端应用制品发展。除三大主导产业之外,我市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链上实施了一大批重大项目。

2014年1月,市统计局发布2013年全市经济统计数据:经省统计局审定,我市实现GDP10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2位。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的拼搏下,千亿目标如期完成。进入“千亿俱乐部”让多少自贡人长出了一口气,大家亲眼见证了负重前行的老工业城市正在“十二五”期间迎头赶上,用一份厚重的发展成绩为所有自贡人赢得了尊严。

产业支撑

转型升级聚集发展动力

据市发改委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左右,“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是“十一五”期末的1.8倍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36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4.18万元左右,年均增长11.1%左右,实现从3000美元到6000美元的跨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由2010年的2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4.6亿元,财政收入实现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4.5%左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7.4%左右。

“十二五”期间,全市产业发生着深刻变化,坚持实施的“新型工业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创新驱动为支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使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良好局面。五年来,我市大力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战略,推动机械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升级,成功打造以节能环保装备为主导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通过推动盐化产业向材料化工延伸,在晨光工业园区发展特色硅氟化工新材料,夯实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基础。同时,在高端产业、新的业态培育上亮点纷呈,市委、市政府筛选确定了航空与燃机、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页岩气、新能源汽车五大高端成长型企业实施重点培育,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航空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被确定为全省三个航空与燃机产业集聚区之一。

除了工业,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也在加快,东部新城市级商务办公中心、自流井传统商贸服务中心、汇东商贸服务中心规划和三大片区及居住区规划进一步完善,自贡城市新区正在朝着充满活力的服务新城、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城迈进。

社会发展

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王井镇沱口村村民罗兴根没有想到,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穷乡僻壤一夜间变成了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2011年,我与村组里150人一道办理了‘农转非’和‘三险’。”他说,“政府仅在养老保险一项上就为我支付了4.5万元,各项社会保障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现在就近在园区打工,离土不离乡,一月能挣三四千元。”

伴随经济的增长,盐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预计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万元左右,“十二五”年均分别增长12.0%和14.5%左右。与此同时,全市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72%、77%。社会救助得到加强,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稳步提高,县区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农村敬老院加快建设。五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十二五”期间,我市还成功创建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框架基本形成,卫生资源配置日益优化,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5岁。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对外交通不断完善,成自泸赤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内威荣高速公路、乐自泸铁路、内自宜城际铁路、沱江航电综合开发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东环线、东盐都大道等重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小井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狸狐洞水库、楼房湾水库、大坡上水库实现开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序实施、“宽带乡村”建设加快推进。

五年来,自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南湖新城、沿滩新城、贡井新城、东北部新城建设初具雏形,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6万人,建成“双百”特大城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区域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初步形成,区域辐射效应不断显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新建南湖公园、汇东公园等公共绿地,釜溪河复合绿道建成投用,逐步打造成有山有水的园林城市。

历史映照过去的现实,现实抒写未来的历史。在五年一个节点的接力赛道上,自贡正能量满满地加速奔向“十二五”的胜利终点,而在即将接棒的“十三五”,自贡已如在弦之箭、蓄势待发。

王蚁棚(左)立足家乡,放眼国际市场。

图说 “十二五”

把“自贡皮鞋”做成国际品牌

11月30日下午,“归雁企业家”——四川振鹏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蚁棚,在该公司今年3月竣工投产的年产800万双皮鞋生产线上检查产品。

王蚁棚1969年生于沿滩区瓦市镇,从小家境十分贫寒。1993年,他怀揣梦想先后到宜宾、广州、深圳、温州等地打工,替人背水果,到建筑工地当小工,承包食堂,卖小菜,跑运输开货车,在鞭炮厂制作鞭炮,在鞋厂做制鞋工、班长、总经理助理、经理等行当……2013年5月,已在外打拼20多年,挖到了第一桶金的王蚁棚响应家乡号召回乡创业,并注册1000万元,在沿滩工业集中区建起了占地面积50亩,年产800万双皮鞋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生产线。该生产线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在实现解决1300余人就业的同时,目前已实现产值1.35亿元,所生产的皮鞋出口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我想在十三五期间,让公司年产800万双皮鞋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把公司11个下游配套企业全部搬回自贡,形成皮鞋生产产业链,打造民族品牌,占领更多国际市场!”王蚁棚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冉昌龙)

镜头  亮点聚焦

华西能源:五年成倍增长的发展路

11月底,初冬寒潮袭盐都,板仓工业园内的华西能源公司生产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公司董事长黎仁超介绍说:“目前,我们的国内外订单应接不暇,今年已签订了巴基斯坦、泰国、塞内加尔等国订单。‘十二五’期间成为华西能源公司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就在一个多月前,华西能源公司与巴基斯坦格兰奇电源有限公司签署了《增资入股协议》,拟出资2958万美元增资格兰奇电源公司,本次增资完成后,华西能源将全面负责巴基斯坦GP电站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黎仁超说,对华西能源而言,通过投资入股,以大股东身份参与巴基斯坦EPC工程总包和电厂运营,可以充分发挥公司在站EPC工程总包、电厂运营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升项目运营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参与海外项目投资运营,可以提高公司运营服务收入比重。同时华西能源将以巴基斯坦市场作为起点,不断扩大、拓展境外市场。

其实,早在3月27日,华西能源公司成功签订巴基斯坦150MW电站项目EPC工程总包合同,合同总金额1.93亿美元。拥有多年重型装备研发制造经验的华西能源公司剑锋一转,赢得广阔商机。该公司总裁杨军告诉记者:“我们正全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力争成为一个现代化、差异化、国际化的新能源方案解决供应服务商。”

2014年,在新疆庆华集团苏拉宫工业园自备电厂项目招标中,业主单位需要采购3台锅炉设备。华西能源通过努力争取,一举成为该项目的EPC(工程总包)+融资服务的提供方,合同总额超过3亿元。“如今,我们的工程总包业务已占到总销售收入的40%以上,彻底改变了过去99%的销售收入都来自装备制造业的局面。”杨军说,华西能源将发展的重心移向服务客户的前端,从装备制造到工程总包,提升的不只是企业效益,还增强了作为龙头企业的带动性。过去,华西能源潜心制造业,带动自贡周边的外协企业不过数十家。后来,逐步加大工程总包的份额,在自贡本地就发展了上百家合格供应商。

在工程总包方面,华西能源公司充分利用自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示范效应,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目前,有10多个EPC总包项目处于建设中。在投资运营方面,2014年11月,华西能源收购、增资广东博海昕能环保公司,成为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一流企业;2014年9月收购、增资自贡华西阀门公司,延长电站设备产业链,通过供应链管理,新增带动60多家阀门辅助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了企业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通过“十二五”期间的飞速发展,华西能源公司的营业收入已从2011年的19.1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32.69亿元,今年前3季度的营业收入已达27.06亿元,同比增长20.02%;利润也从2011年的1.02亿元到2014年的1.49亿元,再到今年前3季度的1.88亿元。今年华西能源的营业收入、利润可望比2011年均翻一番。(记者 赵凯)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记者 冉昌龙 摄

讲述  我的“十二五”

事业稳定  生活变得更美好

讲述人:川力实业公司压铸车间主任 许世忠

我过去常年在外打工,为了照顾家里,2008年回到自贡进入川力实业公司,成为了一名压铸工。一晃,在这里工作了7年,使我的人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过去的居无定所,到现在的事业稳定,特别是最近5年间,我一步步从普通工人成为了车间主任,收入翻了两番。物质上的满足感、事业上的成就感,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7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公司一步一步的发展历程。我们公司从马吃水铁路旁的低矮厂房搬迁到了板仓工业园区,这几年来订单多得都忙不过来,现在公司都实行周六工作制,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而且货款实现了百分之百回收,真正是产销两旺。我们生产的产品也在由摩托车配件向汽车配件发展,除了供应国内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还销往美国、日本、越南、巴西等国。企业红红火火,又不断投入进行设备自动化改造,不仅降低了我们的劳动负荷,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高了,我们的收入也随之增长。2011年时,我的月收入是2000多元,现在税后和扣除“五险一金”个人缴费部分外,达到了6000多元。收入的增长使我们一家4口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2013年,我被公司提拔为了压铸车间主任。今年国庆节,我购买了一辆长城哈弗H6汽车,从此成为有车一族。最初,我来公司上班时,上下班靠骑自行车,从大安区大山铺的家里骑到公司要花1个多小时。2010年,换成了摩托车,速度是上去了,但每天依然风吹日晒,还不太安全。以前做梦也没想到可以拥有自己的汽车,现在每天坐在舒适的车里,从大山铺经东环线到板仓工业园区上班,一路都是美丽的风景,要不了20分钟就能跑完全程。有车后,每到周末遇上好天气,我们一家人都自驾到郊外享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对我们员工的福利也越来越好,我们可以享受大病救助、生活困难补助和助学金补助等。我两个小孩,大的读高中,小的念小学,每年我都可以从公司领取助学补助4000元,等孩子考上大学,还将提高到1万元。这些福利让我们面对教育、医疗等负担时,心里更踏实了。我身边的同事好多都买了车、买了房,过去公司里停放的一排排摩托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停车场里停满的各式汽车。

(记者 赵凯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自贡重大水利工程进展顺利 预计“十二五”期完成水务投资133亿元

授信二十亿 支持自贡水务事业 市水务局与农发行自贡市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中水务中标自贡市12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预计2974.88万元

编辑:Frank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