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丹桂大街综合改造方案的公示
项目基本情况
丹桂大街,属城市主干路,呈南北走向,北起于簸米湾隧道,南止于汇川路,全长约2.5公里,规划红线宽度40米。该道路于1997年全部修建完成,两侧的建筑物和广场配套设施陆续相应建设。2004年,为配合城市优良人居环境整治,丹桂大街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取消机非隔离带,路幅由3块板调整为1块板,将4车道改为6车道,将原混凝土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杆管线均埋设入地;改造人行道铺装为彩色地砖。截至2016年,已近12年未对丹桂大街的交通组织、基础配套设施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改造。
为什么要改造?
一、交通拥堵严重
1、由于机动车增速过快,道路上车辆高度集中,车流量已经严重饱和。
2、社会车辆长期违规掉头,阻塞交通;公交站点港湾功能缺失,公交车的驶入驶出,严重影响全线的直行和右转交通。
3、缺乏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中国式过马路”和翻越隔离等不安全不文明现象突出。
4、沿线向丹桂大街的各类开口达41个,左右转路口太多太密,对交通影响太大。
二、街道空间杂乱
违章占道停车严重,开敞空间和静态交通空间划分不合理,小汽车停放挤占人行空间,堵塞两侧商业前区,局部人车混行。
三、设施配套陈旧
灯会期间照明负荷剧增,然而由于丹桂大街并未设置景观灯具专用的电力电缆、配电设施。电缆超负荷运行对电缆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超负荷运行带来的高温将加速绝缘老化,以及绝缘材料的击穿,留下电气火灾的隐患;行车照明亮度不够,行人晚间步行缺失照明;城市家具年久失修,坐凳、栏杆、垃圾桶等损坏严重。
四、街道品质落后
1、铺装材质落后时代,且缺乏连续统一性,步行区与商业前区拼装没有衔接。
2、绿化树种相对单一,缺乏层次及色彩变化;修剪不到位造成路灯照明不足。
怎么进行改造?
针对一系列问题,契合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主题,建设美丽自贡,特提出《丹桂大街综合改造工程》方案,面向全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围绕街区功能、交通秩序、环境效果三方面,集思广益,让街区变成景区。
一、优化交通组织
1、设置中央隔离护栏
本次在道路沿线除交叉口、掉头、人行横道外的路段,重新设置全新的中央隔离护栏5段,全段护栏长度约1900米。
2、拟改造两处交叉口
(1)市政府交叉口:禁止市政府出入车辆直行穿越丹桂大街至春华路,同时改造春华广场处的车行转弯半径为25m,减小对行人过街的安全隐患。
(2)华园路交叉口:禁止北行车辆的左转,路口保留右进右出。
3、新增人行天桥1座:结合客运总站的停车场平台,与政务中心形成无障碍连接,设置无障碍升降电梯和无障碍坡道,满足不同群体的过街需求。
4、利用簸米湾隧道顶部空间作为人行过街通道。
5、改造港湾式公交车站:
(1)改造原有公交车站台10处。全部改造为分离式公交车停靠站。满足停靠4架次停靠需求。
(2)九鼎站台原位加长至100米,公交车进站停车,缓解车行道停止线等待车辆排行长度。
(3)数码广场站台保留原位置,站台加长至90米,乘客下车后,可直接进入地下通道横向过街。
(4)新四医院公交车站迁建:分站式设置两个公交车站台,原有站台后移20米,站台加长至60米,通过交叉口后设置再设置一个60米公交车站台。
(5)客运总站公交车站迁建:取消原有交叉口公交车站台,过交叉口,在客运站对面设置一个新的分离式公交车停靠站。
6、归并部分路侧开口:丹桂大街全线共计路口41个,严重干扰道路主流方向车辆的通行。现状12个可以左转的开口仅保留6个可左转,归并2个开口。
7、优化人行系统:全路段2.2km,结合公交站点及人行需求等因素,保留4个现状交叉口有人行横道,取消3个,保留现状地下人行道2处,新建人行天桥1处,新增过街通道1处,平均人行过街设施间距248米。
二、优化交通秩序
1、全线仅可在城市主干路的汇东路路口、文化路路口、春华路路口、汇兴路路口、汇川路6个灯控十字路口;在三个路段内取消掉头7个,保留设置共计4个掉头标识。
2、汇东大酒店至市政府路段:全线禁止左转,包括文化路口左转及掉头;保留市政府交叉口允许掉头;公交线路做相应调整。
3、市政府至四医院汇东分院路段:取消自流井区政府路段两处掉头及左转;保留市政府交叉口、汇东四医院交叉口掉头标识;取消华园路口左转。
4、四医院汇东分院路段至汇东公交枢纽站:保留四医院路口、汇东枢纽站路口掉头,禁止通达街路口掉头;保留丹桂大街左转进通达街;调整部分公交线路经汇川路进公交枢纽站,减少公交车左转。
三、更新基础设施
1、车行路面整治:对现状路面进行铣刨,病害治理后重新罩面沥青混凝土,施画全新的地面标线。
2、配电设施改造:结合节日、灯会期间景观灯照明负荷设置单独的配电变压器,保证安全运行;改造现有照明控制柜,升级智慧路灯管理;结合电缆改造设置缆线管廊,方便后期缆线维护。
3、照明设施改造:对路灯进行重新布置,通过提高光源效率、设置合理的配光曲线以及改变挑臂长度等措施,并避开树冠对投光的影响,提高照明效果。同时,为提高人行道照明效果,增加行人对交通状况的辨识度,本次方案在两侧绿化带靠近人行道侧增加一组庭院灯,补充人行道照明。
四、提升街道品质
1、连续统一的铺装形式、简洁现代的路面材料
人行道铺装纵向标准段间距为12米,按保留黄葛树的株距设置;标段花岗石纵向尺寸按3.9米+8.1米的组合排列,花岗石色带为芝麻白+中国黑;步行区和商业区横向色带按黑白对称变化。
2、绿化苗木的“抽”、“剪”、“补”
树下空间去除现状灌木带,增补彩花彩叶植物。
第一排黄葛树和小叶榕现状株距6米,生长茂盛,冠幅相互交错,影响公交行车以及高杆灯照明。方案要求抽离树型较差的树,株距达到12米,形成外疏内密的效果。对第二层的香樟树适当修剪树型,增植一定花叶树种。
五、提升节点设计
1、对泰丰大厦、人人乐、邮政局、兴达电脑城、新四医院、政务中心、公交枢纽站等节点空间功能进行科学布局,重新分配停车空间与广场空间,保障行走安全舒适,开敞空间进退有致;
2、改造春华广场。利用地形高差对春华广场实施综合开发建设,新建地下停车库、地下行人通道,提升地面广场景观。
六、完善城市家具
统一设计一批站棚、路灯、垃圾桶、坐凳,整体风格简洁大方,细节反映本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特征;合理布局点位,提升城市、街道的服务功能。
2016年8月26日
编辑:范秦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