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做“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8-28 19:54 自贡网

0

分享

微生物实验室落实“人为峰”人才战略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做“响”公共卫生服务品牌、做“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精”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做“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目标,脚踏实地,创新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日前,该中心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先进集体。

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建成全国首个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发传染病现场研究基地、四川省疾控系统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首个“三级甲等”市州疾控中心、中西部首家加入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的地市级疾控中心、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四川省首个结核病耐药监测医学重点实验室,并成为国家级结核病分级诊疗及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和四川省第二个国家扩大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地区、四川省首批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示范单。国家及省市立项科研课题20项,其中传染病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项目6项和1项国家标准制定。获得全国首次发现脓毒分枝杆菌、全省首次发现马赛分支杆菌以及分离出大肠杆菌O128:H45被国家收入标准菌株库等重大科研突破,艾伯特埃希菌科研课题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该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发传染病现场研究基地、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结核病耐药监测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高端科研创新平台的建立,构建起一支整合细菌学、病毒学、细胞生物学、分子流行病学、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技术创新团队,以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与信息,不断在实践中积累与创新,建立了分子生物学鉴定体系,具备了新病原及边缘菌的分离鉴定、基因分型、溯源追踪等能力,整体提升自贡市新发传染病的应对能力;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在食源性疾病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凸显科学、精准、快速;结核病耐药监测重点实验室大幅度提升我市结核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和水平,对全省乃至全国疾控机构的建设都具有借鉴意义。近年来,该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表彰奖励,成为一个响亮的公共卫生服务品牌。

该中心先后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四川省唯一的疾控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单位和疾控机构等级评审试点单位,两项试点工作其创新模式与方法得到科学验证与肯定,并成为示范向全省20个市州推广,成为市州首个“三级甲等”疾控中心,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等10项资质,质量管理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艾伯特埃希菌的研究——首次在中国腹泻患者、健康人群、野生白鹭、家禽和动物源性食品中检测鉴定了艾伯特埃希菌,并在检出的51株艾伯特埃希菌中发现8种新的ST序列型并上传GenBank公共数据库,为国际研究艾伯特埃希菌提供宝贵的中国-艾伯特埃希菌的相关信息资源;作为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全国试点,将为我国结核病防治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自贡经验和模式;结核病耐药检测技术服务于川南五市。近5年来,该中心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系统新技术项目及创新应用15项,获奖8项;参与协作高校和国家疾控中心课题8项;建立、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41项,通过认证的检测项目达到700余项,在全省市州疾控中心处于领先水平。

该中心3人分别当选和获得国家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自贡市大美医生; 2人入选“自贡市千人计划”优秀专家;市级优秀专家1人、市级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在省级专业团体中任职9人,有省资质认证评审员等省级专家库成员8人;先后有20人担任四川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的兼职教师。近5年,该中心接受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可复评,检验检测项目扩项评审等6次;各类盲样考核,能力确认等48次,均获得满意及优秀等次。

经过自贡疾控人的不懈创新和努力工作,自贡市法定传染病连续13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年来无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疫苗相关传染病处于最低水平,全市连续22年无脊髓灰质炎、23年无白喉病例发生,麻疹发病处于全省最低状态,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近10年无流脑病例发生。消除了碘缺乏病,连续八年保持全市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记者 熊心权 )

编辑:周童天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