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蒋周德
近日,荣县观山镇一茶园座无虚席,热闹非凡。几声清脆的鼓点让100多名川剧爱好者的眼光聚向舞台,锵锵有力的音乐拉开了川剧座唱序幕。这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县观山镇女子川剧座唱队在进行公益演出。
观山镇川剧座唱队在荣县颇有名气,这支队伍可追溯到上百年前。
19世纪80年代,观山人程向荣(1871-1961)师从荣县川剧名家钟虎臣。他刻苦钻研川剧艺术,掌握了厚实的功底,打(乐器)唱(腔)俱佳。他长相俊美、嗓音甜润,出道后名噪一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程向荣的儿子、侄儿等人在其指导下,活跃在观山镇一带。
“文革”结束后,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结束,观山镇川剧爱好者但昭安个人出资购买全套川剧锣鼓,组织一批年轻人学习吹、拉、 弹、 唱等川剧技艺,其中便有程向荣的侄孙程定孝。
程定孝从小耳濡目染川剧艺术,向叔祖父和父亲学得川剧技艺,对川剧情有独钟。上世纪60年代初,他还特地向双古镇川剧前辈陈万祥学习。陈万祥经常前来指导观摩,程定孝等人受益匪浅。他们不仅排练了几个传统折子戏,还排练了《巴山女民兵》《丁佑君》两个大型现代川剧。那时,群众文娱生活贫乏,他们的演出倍受欢迎。
1993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程定孝与欧龙华、周华水、王青海等人商议成立了观山镇川剧协会。次年初,大家集资购置了多件乐器。
为提高技艺,程定孝特聘请原荣县川剧团鼔师(兼具乐队总指挥职能)李汉忠到观山镇,给协会会员授课。1994年盛夏,会员们不畏高温酷暑,勤学苦练。培训期间,有戏迷不时送来水果,让学员们倍受鼓舞。3个月培训结束时,他们已经能打唱十来个川剧节目了。从此,逢年过节或兴趣所至,会员们都会在广场或茶馆里来一场川剧座唱,尽管艺术水平不高,却颇受观众青睐。
后来,观山镇川剧协会常被邀请到办红白事的人家座唱,既提高了座唱水平,也有了更多的活动经费,适时添置一些必要的乐器和服装等。平时活动无报酬,为获得家属们支持,协会利用这笔经费每年组织家属到附近旅游。
1998年春节前后,协会召集程丽萍、程红梅、程晓英、程惠容、程淑香、余世英、朱雪英、邹淑君8位女青年,聘请本县过水镇的杨仲
编辑:范秦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