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山位于荣县城北八公里,牛角山挺拔于众山之巅,周围群山叠翠。山路到此陡转直下,山路一侧岩石悬空盖顶,绝壁凌空,另一侧却是松柏迎风,松脂香味送怀而来。
一条暗黄的石板路沿牛角山山麓延伸,茂密的森林里,石板路泛着历史的青光,诉说着久远的故事。原来这里是荣县茶叶、食盐送往成都甚至更为遥远的通衢,古人称之为茶马古道、盐马古道。仔细辨认,石板上窝槽圆润。寂静的松树林下,听得见松针落下的声音,野生的蘑菇不知何时探出了一张张稚嫩的脸蛋。
海拔不到650米的牛角山有如此峻拔风光,它早已被先贤称颂。牛角山古道有石刻碑记载:“自古荣山谷间茶种不一,色香味都绝。遂成贡品源源不断运往长安,沿途逐渐成为茶马古道。之后,大公井的贡盐亦从此北运,亦称盐马古道。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征经此又称铁山道。”
然而,一匹拔地耸起的山坡挡住视线,迎面的山型就像雄狮的头部,威风凛凛。山坡阻断了茶马古道的石板路。难道茶马古道必须翻越这匹酷似狮子头的山坡?!
自石板路的断头向山坡攀沿,不及山顶,就有阵阵松风刮来,狭窄的路已被爵基草、有刺藤蔓、小灌木掩盖。但见一侧悬崖如刀削,坡下是森林的冠顶,让人顿感头晕目眩,双脚打颤,呼吸紧凑。
年长的领路人说,这就是胡阁老的龙脉——狮子头山了。
当地人称的胡阁老就是指明代兵部侍郎胡子昭。胡子昭四岁起就在东川书屋读书,从东川沟出川后,登上南京皇殿,成为一代名臣。人们为怀念这位明朝大臣,就把这匹酷似狮子头的险峻山坡称之为狮子头。有关狮子头山的逸闻轶事,东川沟却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故事是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讲的,老人现已作古。他曾说,离狮子头不远,屹立于大石门旁的一棵百年红豆树,就是新娘的化身。
传说南宋晚期,有一位居住在荣州古城街的白面书生,每到夏季酷暑,定要沿着茶马古道行走到牛角山的森林腹地避暑读书,他住进简易的竹棚,渴了喝山泉,饿了吃野果,掌一豆油灯,一心专读圣贤书。
云遮雾绕的牛角山北麓,生长着一大片茶林。这是东川沟财主赵员外的茶园,赵员外膝下千金晓芸不知不觉已年方二八,出落得如花似玉。赵员外把晓芸视为掌上明珠,晓芸满山采花摘茶,银铃般笑声洒落山谷。
一个彩霞满天的早上,女子的笑声传入书生耳里,书生为之一震,禁不住寻着笑声而去,一个红衣少女出现在视线,书生一时心慌气短,没有留意脚下的路,一脚踏空摔下了丈深的悬崖,巨大的响声惊得晓芸花容失色,急忙跑了过来,看到崖下呻吟的白面俊生,一下羞红了脸蛋,她大声喊叫附近采茶的长工救人。
晓芸背着员外护理书生,煮茶送饭。当书生恢复健康时,时间悄悄地过去一个多月,而晓芸深深地爱上了书生,两人面对牛角山私下定了终身。
千金和穷书生定终身这事传到员外那儿,员外暴跳如雷,把晓芸关进闺房,昼夜专人守候。白面书生以泪洗面,痛彻心扉,他离开了伤心的牛角山,回到古城街。
一群披红挂绿的送亲队伍吹吹打打拥着一乘大红花轿,正要翻越狮子头山,登顶时,新娘跳崖身亡。新娘就是晓芸,赵员外把千金嫁给东门桥的富商。
书生得知晓芸跳崖身亡,顿时晕倒过去,整日不思茶饭,不到两个月,枯瘦如柴,他拄着竹杖,爬上狮子头山,一团白影飘落山崖。顿时,一对白鹭冲天而起。
牛角山山脉有晚清第一词人赵熙的坟茔;有像鲤鱼跃龙门的巨石,有似雄鹰展翅的山脉;还有金蟾望月的怪石,这些都映衬着牛角山的神奇和俊秀。邹光耀
编辑:张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