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实行订单蚕业 无偿提供技术——荣县推进蚕桑产业化蚕农增收致富纪实

2018-10-11 19:31 自贡网

0

分享

荣县蚕桑业历史悠久,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栽桑养蚕,目前,是四川省十个蚕桑重点基地县之一,蚕桑生产已成为荣县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是广大蚕农增收致富的好门路,更是产业扶贫、脱贫奔小康的好途径。

养蚕致富  日子越过越红火

河口镇万家村5组。凌晨五六点,王德容便麻利地起床,去看养蚕大棚里的蚕苗,随后背着个大竹篓,去采摘桑叶。王德容养蚕已有10余年,从最初的半张、一张蚕到如今当地的养蚕大户,成为了一名栽桑养蚕致富的先进典型。“这一季,我养了10张蚕,预计收入2万元左右。”王德容说,多亏了政府的支持,修建了标准的养蚕大棚,养蚕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更有保证。

王德容不仅是荣县首个蚕桑收入超10万元的养蚕大户,还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走上了栽桑致富之路。仅去年,通过养蚕,王德容纯收入就达10余万元。如今,靠着栽种的20多亩桑园,王德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荣县蚕桑产业以过水、河口、旭阳、乐德、古文、双石、复兴等乡镇为主,现有桑园面积4.85万亩,养蚕4.5万张,产茧1710吨,蚕茧产值7695万元,全行业产值1.6亿元。

养蚕脱贫  生活蒸蒸日上

近几年,蚕茧价格一路上涨,蚕农单张养蚕收入直线上升,蚕农积极性不断高涨,蚕桑生产形势喜人,也为贫困户脱贫带来了红利。

乐德镇筲箕咀村6组,代国良因身患残疾致贫,但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他家房子整修好了,县蚕桑站为他牵线搭桥,利用项目资金,于2016年修建了80平方米的养蚕大棚,以产业帮助他脱贫。

“以前我自己也养蚕,但是规模小,收入不高。”代国良说,现在通过脱贫帮扶,房子修好了,通过养蚕,也有了稳定收入,自己与妻子两个人去年通过养蚕收入近4万元,今年蚕茧价格高于去年,预计能达到4万多。代国良笑容满面地表示,养蚕是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将不辜负帮扶,不断努力,让生活蒸蒸日上。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荣县变“输血”为“造血”,以产业帮扶来实现脱贫致富,投入项目资金80万左右,为全县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善养蚕生产条件,建设室外养蚕大棚1200平方米,提供养蚕设施和小蚕供育,建设桑园,帮助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蚕桑产业化  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按照全县产业规划要求,荣县集中发展旭阳、过水、河口等10个重点乡镇的蚕桑生产,加强桑树改良,良率化程度达到90%,提高桑叶产量质量。“此外,还对农民栽种桑苗补贴50%至70%,对小蚕供育室补贴20%,实行单产奖励机制。”荣县蚕桑站站长贺耀华介绍,为进一步提高蚕农积极性,在蚕茧收购市场行情低迷时,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即每公斤鲜正茧价格不低于30元。在市场行情较好之时,蚕茧价格随行就市,并实行二次返利,确保蚕农稳定增收。

同时,荣县继续走“公司(丝厂)+基地+农户”的蚕桑产业化道路,支持县内两家龙头企业,分别在各自的基地范围内,与蚕农签订协议,实行订单蚕业,对签订并履行协议的蚕农,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无偿提供桑种,对其生产的蚕茧全额收购。

根据全县经济作物的布局要求,本着区域化、规模化思路,荣县计划把河口镇、过水镇建成万担茧镇,加上其他乡镇所产蚕茧,全县总产茧量可达7万担(即3500吨)。同时培养一批蚕桑专业村和蚕桑专业社,不断推进蚕桑产业化,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使蚕桑生产迅速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格局,进而推进乡村振兴。

图为小蚕供育室。

刘瑞 摄影报道

编辑:熊丹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