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吴玉章与留法勤工俭学

2019-06-30 17:15 自贡网

0

分享

□ 周宇 罗秀能

今年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既是中法建交55周年和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0年前,发生在中法两国之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力见证了中法两国人民互信合作,继往开来谱新篇的那段光辉历史。

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早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2年,就把培养有科学文化的青年一代作为当务之急。在此后长达8年多的时间里,吴玉章在投身民主革命,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同时,还积极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勉励青年学子们关注世界革命形势,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

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

1912年5月,吴玉章与蔡元培、李石曾、吴稚辉、张静江等同盟会员一道,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组织、支持和鼓励中国青年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赴法留学,希望“输世界文明于国内,造成新社会的新国民”。留法俭学会成立不久便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加入者就有70余人。在俭学会的组织下,在北京大方家胡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男女学生合班上课的学校——留法预备学校,招收学生20名,其中女生2名。学校学制半年,课程以法文为主,聘请法国人铎尔孟担任法文教授,还开设风俗习惯礼仪等教育。为“以节俭费用,推广西学,而尚劳动朴素,养成勤俭之性质”,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在厨房工作外,其他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情一律自己做。同年6月上旬,吴玉章在北京与川籍同盟会员一道,发起组织四川留法学会。7月,吴玉章回川在成都少城济川公学内开设留法预备学校,组织动员一批青年赴法国留学。1912年11月,第一批留法俭学会的学生40余人从北京出发,取道西伯利亚赴法留学,其中有四川学生16人。

成立勤工俭学会

1913年7月,吴玉章等人因反袁斗争失败而被迫流亡法国。尽管留法俭学会停止了活动,留法预备学校也被解散,但吴玉章等人一直把青年教育培养和国家建设人才的塑造牢记在心上,并落实在行动上。为实现更多贫困青年的留学愿望,吴玉章和蔡元培等前去参观了李石曾在巴黎开设的中国豆腐公司,以及考察在法国地浃泊人造丝厂的“以工兼学”模式。吴玉章等人觉得这种方式很好,值得推广。于是,蔡元培、吴玉章与李石曾、吴稚晖等人于1915年6月在俭学会基础上成立了勤工俭学会,为更多贫困家庭的有志青年留学法国开辟了道路。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法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与日俱增,法国政府与在巴黎的李石曾等人商议达成协议:一是工价与法人平等;二是新招收的工人需有知识而无恶习者;三是招工之人不经手费用与工资;四是劳方需设工人教育。基本平等的协议,激发了中国青年到法国留学的热情。留学生的增加,使吴玉章等感到在接待学生、安排住宿和介绍工作等方面,迫切需要有一个相应的机构来帮助办理,而原有的勤工俭学会组织已经不能适应。于是,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勤工俭学会负责人,经过与法国教育界人士商议,于1916年3月29日在巴黎发起召开“华法教育会”预备会,推选出干事,拟定会章。中国方面的会长是蔡元培,法国方面的会长是欧乐(法国索布纳大学教授),书记是李石曾和法国人裴纳,会计是吴玉章和法国人宜士。同年6月22日,华法教育会召开正式成立大会。

华法教育会成立后,鉴于华工勤工俭学的效果良好,蔡元培、吴玉章等认为,如果动员国内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其成绩将会更加显著。因为学生的文化程度较高一些,可以直接进入法国的专门学校或大学学习,很快便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归国后,就可以用于振兴实业。因此,他们提出借用华工以工兼学的形式,代之以学生做工。学生工余时间学习,用其工资收入作为留学费用。于是,他们派人回国赴北京、保定等地组织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掀起赴法勤工俭学高潮

不久,袁世凯在万人唾骂声中死去,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吴玉章和蔡元培等先后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的活动开始在国内活跃起来。

回国后,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吴玉章则继续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北京重办留法预备学校。1917年5月,北京留法预备学校开学,吴玉章在开学典礼上做了演讲。与大多数的留法倡导者不同的是,吴玉章不仅送学生到法国学习先进技术,还要求学生到法国特别注意法国的各种思潮。他说:“如社会主义一名词,早已通行于世界,而东亚人士尚有惴惴然惟恐其发生者,亦有援引而妄用者,殊不知今日为社会主义盛行时代。”从吴玉章如此推崇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来看,原来残存的无政府主义理论,这时显然已经被他完全放弃了,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世界观已经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在北京推动留法运动时,吴玉章又给四川、湖南的同事去信,请他们成立留法勤工俭学分会,希望在这个动乱的环境中能够培养出一些建设人才。在吴玉章等的号召下,四川、湖南等地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尤其是四川,在吴玉章的老朋友杨庶堪和熊克武的支持下,1918年3月后,在成都创办了留法预备学校。杨、熊还拨出12000元资助成绩在前30名的学生以解决赴法费用。同时,重庆也筹办起留法预备学校,也为留法学生提供补助。因此,四川的留法学生总人数成为全国之冠。

到1919年春,华法教育会、勤工俭学会和留法俭学会掀起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期。1919年3月17日,89名首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乘日本船“因幡丸”号离开上海,远航至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先前,华法教育会上海分会等团体及各界人士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举行了送别会。吴玉章亲临送别会,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演,鼓励青年抱定宗旨、持之以恒。

吴玉章等人掀起的出国留学潮,汇集了身份、职业、年龄、学历不相同的青年和社会各界人士。他们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包括因抗议签订中日密约而罢课归国的留日学生,以及在“五四”运动中因参与爱国运动而被除名的上海高校学生,还有数量可观的各省工业、农业、商业专门学校与师范学校学生。从职业上看,有普通中小学的校长、教员、职员,有新闻记者、银行雇员、店员、医务人员,还有少数下级军官和机关职员,年龄最大的50多岁。

在赴法勤工俭学的人员中,有一家数口、兄弟姐妹、师生同行者,一时传为佳话。如湖南的葛健豪,时年54岁,携其子女蔡和森、蔡畅同船西渡。湖南的萧瑜、萧三,安徽的陈延年、陈乔年,四川的陈炎、陈毅及黎纯一、黎重夫,均为同胞兄弟。已任校长的徐特立及其学生,也相会于巴黎。贵州教育界颇有名气的黄齐生与外侄王若飞,也相约共赴法国。吴玉章的儿子吴震寰、吴虞的女儿吴若膺也先后赴法勤工俭学。在1919年初到1920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赴法学生达1700余人,加上1918年前吴玉章等组织留法的共计1900余人。

在吴玉章掀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绝大部分的留法学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拯救中国的道路上,涌现出了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赵世炎、陈乔年、王若飞、李富春等一大批中共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领导人。100年前的这些青年人,抱着追求新思想和科学救国的热情远赴法国,学有所成之后,为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编辑:范秦龙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