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我满怀敬仰和缅怀之情,又在荧屏上观看了歌剧版《江姐》,真是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比较之下,我还是更喜爱几年前在我市江姐村实景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江姐》。因为它更客观、真实地反映江姐的原型,更亲切感人!
记得前年秋天,走进江姐村寻根问底,拜访了江姐的出生地——我市大安区爱和乡永和江家湾(如今的江姐村)。在江姐故里,不仅看到了江姐生活居住过的老屋,童年时睡的木床、用过的被褥、穿过的长衣短衫和识文断字的书本(有的是仿制品),听邻居老人津津乐道地讲童年江姐的成长故事,还看到了新版电视剧《江姐》拍摄时的现场实景。睹物生情,让我更加真实地认识了这位巾帼英雄。
新版电视剧《江姐》取消了虚构人物双枪老太婆和叛徒甫志高,还原了江姐原名江竹筠;其丈夫原名彭咏梧。剧情还增加了江姐与彭咏梧的“婚姻故事”, 从假夫妻到真结婚,再到江姐诚托幺姐抚养1岁多的儿子,并且向幺姐诚诺,待革命胜利后,一定把老彭“交还给她” 。这些感情生活,不仅还原历史,还呈现了江姐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她不愧是一位温柔的妻子和伟大的母亲。再如江姐冒死在敌特新闻发布会上,大声揭露“无条件释放”是个大阴谋。立即被押回牢中酷刑拷问:“是什么滋味?”江姐怒斥:“你可以催残我的身体,但催残不了我的心。”“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所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主义勇士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永远令人敬仰!(崔普卿)
编辑:陈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