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5日电 吃饭过快可能带来健康问题,细嚼慢咽才是科学的进食方式。一方面,快速吃饭使大脑来不及发送“吃饱了”的信号,容易导致过量进食,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风险。另一方面,吃饭过快与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相关,用餐时间短于5分钟的人,代谢功能障碍性脂肪肝风险更高。(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微博)
2024-12-25 11:23
中国新闻网这几年,很多人一直把“减肥”挂在嘴上,但大部分人的“减肥”一直在路上。减肥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怎么减肥才科学?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大家口中的“我太胖了”和肥胖症是一回事儿吗?吃减肥“神药”、断碳水、吃益生菌可以一劳永逸吗?究竟怎么减肥才健康持久? “我胖了”和肥胖症是一回事吗? 说到减肥,身边总有人说,我最近又胖了。大家
2024-12-25 07:39
央视新闻客户端人体免疫力下降后,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侵入上呼吸道,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若此时继续劳累,比如,熬夜加班、剧烈运动、持续紧张、从事重体力劳动,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心肌炎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为此,人民网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白辰。 白辰介绍,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受到损害,引起局限性的或弥漫性的病变。在所有的心肌炎里,病毒性心肌炎占了大部分,致
2024-12-24 15:36
人民网2024年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至时节的健康养生和疾病预防有关知识。 “所谓‘冬藏’,是顺应冬季自然界闭藏的规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主任医师解释,第一是藏精,冬季要注重养肾和固精,可以使人体的精气内聚,为来年的生机勃发奠定基础;第二是藏神,冬季应宁神静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防止阳气过度外泄。
2024-12-24 15:35
健康报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力量训练或可令你的生物年龄比实际年龄小近8岁。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引述刊载于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网站的文章报道,这项研究由美国杨伯翰大学运动科学教授拉里·塔克牵头。先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证明力量训练与人体骨骼和肌肉健康程度有关,这次研究人员关注的是更细微的部分:力量训练与染色体端粒长度的关系。 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作用类似于鞋带两头防止磨损的“保护帽”。随着细胞
2024-12-24 15:34
北京青年报“玉米须茶”这类饮品这两年在网上购物平台十分火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茶饮”。商家和各大博主纷纷推荐,宣称它有祛湿消肿甚至是减肥的作用。玉米须煮水真的有他们宣称的功效吗?它的营养价值怎么样? 玉米须中的营养成分种类丰富 玉米须又叫做玉米麦、棒子毛,是禾本科玉蜀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玉米须是我国中医中所用的药材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 年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兼
2024-12-24 15:32
北京青年报近日,“胃癌年轻化”等话题成为网络热搜。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胃癌的年发病人数超过35万,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率位列第3位。同时,虽然我国胃癌高发年龄集中在45岁以上,但近年来屡有年轻人被确诊胃癌。本市健康管理专家高凌提示,说胃癌是“吃”出来的癌症并不夸张,胃癌的发生与饮食息息相关。 胃癌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它往往经历了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2024-12-24 15:30
中工网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寒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发季节。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主要与气温变化、生活方式和生理变化等有关。首先,气温骤降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寒冷天气使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户外活动相对减少,这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水平升高,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此外,冬季是感冒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这些疾病也会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
2024-12-24 13:26
健康中国在近期公布的2023年全省三级医院小儿外科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评估中,市四医院小儿外科荣获医疗服务能力得分全省第8名,在质量安全得分上该科更是以满分佳绩夺得全省第1名。 未来,市四医院小儿外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同时,科室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更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为自贡及周边地区的儿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自
2024-12-24 12:23
自贡网12月18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召开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肝郁脾虚证)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项目启动会。该项目是该院GCP备案成功后承接的第3个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将采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包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会上,申办方代表详细介绍了试验方案、研究团队与GCP、研究流程等。本次临床试验项目旨在探索不同剂量舒肝解郁胶囊
2024-12-24 12:22
自贡网12月20日,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2025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培训会,来自各区(县)精防机构精防科室负责人及具体经办人员参会。 会议通报了2024年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服务情况,解读了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 针对我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讨,进一步夯实我市精防队伍专业能力,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能力,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谢丽君)
2024-12-24 12:21
自贡网近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在2024自贡市门诊管理质控中心培训暨创新案例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门诊办公室李应梅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和独特的创新能力,在2024年门诊改善就医感受创新案例比赛中荣获三等奖。比赛汇聚全市范围内18个医院业务骨干,以“改善就医感受”为主题,围绕完善预约诊疗制度、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缩短术前等候时间、再造门诊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就诊环境,改善入院
2024-12-24 12:20
自贡网近日,以“高品质康养 高质量产业”为主题的康养产业大会在攀枝花举行,作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自贡医院受邀参展。 在本次大会上,医院通过图文展示、视频宣传和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医疗+康养”相结合的特色服务模式。展区内,详细介绍了医院智慧医养、自贡市脑科学研究院、细胞治疗研究等创新举措与具体实践,深受一致好评。(王婷昱)
2024-12-24 12:19
自贡网中新网12月24日电 手背上“青筋”的显现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生理特征,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现象。所谓的"青筋",本质是皮下静脉血管。血管的显现程度,主要受皮下脂肪层的厚度、皮肤的厚度和弹性、运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手背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青筋”异常凸起,并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或者突然出现异常的血管显现,那就需要就医检查查明原因。(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微博)
2024-12-24 11:21
中国新闻网随着冬季来临,雪地靴成为许多人的御寒选择。记者注意到,每年冬天,都有人因穿厚底雪地靴不慎摔倒,轻则擦伤,重则骨折。近期,相关话题#穿厚底雪地靴或致足底筋膜炎,也引发热议。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市面上热销的雪地靴,多为厚底增高款,常见款式鞋高也有5厘米左右,有的款式竟能增高8厘米。厚底雪地靴虽有“增高”效果,但被不少网友吐槽为“美丽废物”,比如鞋底滑,不跟脚,穿久了鞋子会塌陷。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
2024-12-24 11:15
扬子晚报随着人们年龄增长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质疏松往往悄然而至,特别是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因此很多人开始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与此同时,牙齿缺失、牙周疾病等口腔问题在老年人中也常有发生。如果您有严重的口腔疾病或者准备拔牙、种牙,服用这些抗骨质疏松药物时,可要小心了! 这些抗骨松药或增颌骨坏死风险 双膦酸盐类药物 这类抗骨质疏松药有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和米诺膦酸等。 这类药物会导
2024-12-24 10:57
北京青年报撸猫一时爽,一直撸猫一直爽……如今,养猫、吸猫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情感慰藉的重要途径。不过,要留神,喵星人的一抓,很有可能带来疾病。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由猫抓、猫咬带来的传染性疾病——猫抓病。 八成感染者是年轻人 猫抓病是由汉赛巴尔通体病毒经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猫抓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80%发病者年龄在21岁以下,14岁以下儿童接触新获得的宠
2024-12-24 10:55
北京青年报冬季寒冷干燥,一些医院眼科接诊的干眼症患者人数比平日多了30%,其中年轻人的数量明显增加。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眼疲劳、眼干涩、异物感等问题的困扰,干眼症已成为新的“眼部危机”。今天,应急总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应利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应对这个“屏幕病”。 干眼症的三个罪魁祸首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快或泪液成分异常而导致的眼
2024-12-24 10:54
北京青年报进入冬季,随着气温的陡然下降,打喷嚏、流鼻涕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认为只是个小小的感冒,不能因此耽误日常生活,仍旧照常加班、健身打卡。殊不知,高压力的工作、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引发一种危险的疾病——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感冒闹的? 由于患者常常先出现感冒症状,而后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心肌炎的症状。有的人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及时将感冒治好,拖成了心肌炎。事实上,不是感冒引发了心肌炎,而是病毒感染导致
2024-12-24 10:51
北京青年报中新网12月23日电 运动带来的健康收益主要取决于总运动量,并不主要取决于运动的频率。最新发表在《循环》期刊的大规模研究(89,573名参与者)证实:只要达到每周150分钟的运动量,无论是每天规律运动还是周末集中运动,对降低疾病风险的效果十分相近。(来源:@科学辟谣 中国新闻网微博)
2024-12-23 21:50
中国新闻网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