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富顺县琵琶镇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奋不顾身,全员、全域、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用辛苦疲累换群众的平安健康。艾家村的田明就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38岁的田明,已是有着16年务工和创业经历的优秀农民工。2016年,厌倦漂泊、心系家乡的他回到艾家村,决心用自己的所学所获为父老乡亲做点事,当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9年,在琵琶镇村组干部“壮苗”工程培养下,他成为一名后备干部,负责网格和食安工作。2020年伊始,他冲锋在前、淬火成钢,把初心和使命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
图:田明(左)在卡点值守
不知疲倦的“宣传员”
病魔无情,宣传先行。村里最快、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就是村村响广播,田明迅速调试好播放器和大喇叭,第一时间投入使用。为了更好发挥宣传海报和横幅标语的作用,他认真规划每一个宣传点位,反复校对悬挂和张贴位置。很快,疫情宣传就遍布村办公室、进村道路、村民集聚点等主要位置。由于村民居住分散,疫情宣传还是不能做到全覆盖。他就开着摩托车,挂上小喇叭,逐点逐户进行宣传。人手不够,他就召集8名志愿者,组成“村组干部+党员+大学生”的疫情宣传队,从早到晚来回奔走乡间小道上,路上碰到没戴口罩和集聚聊天的村民,他总会上前提醒几句。劝散群宴和聚众打牌是难中之难,村民不理解,抵触情绪大。作为后备干部,田明走上前台,主动挑大梁、打前哨、做先锋,走村入户说法释理。
目光如炬的“侦查员”
全面摸排和监测湖北返乡人员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一步。艾家村构筑起“驻村干部+网格员+组长”的摸排网络,全覆盖建立户档资料,分级分类落实人员管控。很快,30名重点人员的健康状况纳入了监测,行踪轨迹得到了稳控。“重点人员全部排查到位了吗?有没有遗漏?”田明反复“拷问”自己。放心不下,他开始再次入户摸排并复核户档资料。发现其中有5名浙江自驾返乡的村民,户档资料均显示未停留湖北。在浙江工作多年的田明,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浙江回四川必须经过湖北,途中有几百公里,驾乘人员不可能不加油、不吃饭”。他反复电话核实,仔细检查行车记录仪,最终精准建档,把所有重点人员纳入了管控。村民老钟夫妇,是湖北返乡人员,潜在风险高。但老俩口对疫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居家隔离时间久了就偷偷出门闲逛,引得邻里惶恐,纷纷举报。接到电话,田明立即组织党员先锋队上门说情说理,这才说服老俩口主动配合,直至解除监测。
恪尽职守的“执勤员”
为防止病毒输入,艾家村实施半封闭式管理,设置进村卡口,管控人员进出。卡口设在哪里,村两委几番讨论,意见不一。田明跑遍全村所有道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出初步方案并提交村两委审议,最终选定了两个便于车辆调头的咽喉位置。卡点要24小时值守,三班倒,村里人手不够。他主动要求值守人流量较大的卡点,并申请成为夜间值守“钉子户”,风雨无阻坚守在“哨位”。为了减少车辆拥堵,提高群众满意度,他总结了“三过三不过”工作法,即看病就医过、有通行证过、有工作证过,无通行证不过、外来人员不过、身体异常不过。一天,村民老熊突发恶疾,儿子媳妇急于外出求医,两人只带了一张通行证。简单了解情况后,田明立即开闸放行,并叮嘱加快车速,以免耽误病情。这本该是感人的一幕,却被在场的两名群众抓了“现行”,他们也只带了一张通行证却想两人过关。田明严词拒绝,并耐心解释,但两人依旧不依不饶,甚至电话举报。田明没有怨言,主动向上级说明情况,并坚持到底,这才劝退了两人。
“后备当先锋”党员干部竭尽所能;“先锋成后备”党委、政府不遗余力。疫情面前,琵琶镇组织和个人同心同行。(邹龙祥/文图)
编辑:钟小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