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解放初川南盐务的治理与恢复

2020-04-13 11:35 自贡网

0

分享

00295232(史海钩沉头)建国之初川南盐务的治理.jpg
1950年的川南盐务工作总结材料

□ 陈桥

1949年12月前后,四川各地陆续解放。其间,西南军政委员会接管了设在重庆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盐务总局 ,自贡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川康盐务管理局,乐山军事管制委员会五通桥分会接管了五通桥盐务局,三台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川北盐务管理局。1950年4月15日,“川南盐务管理局”成立。

川南地区在解放之初有11个盐场,共有盐井(包括卤井、瓦斯井)7086眼,烧盐盐锅(包括火花、炭巴)9656口。其中,以自贡的产盐量为最大,年产包括炭化盐在内可达400余万担。资料显示,当时整个西南全区场岸存盐达60%以上,积滞难销,再加上刚刚解放的川南地区,交通还没有全部恢复,很多地方匪患不断,食盐运销极不正常。一些有势力的场商,对人民政府的政策持怀疑态度,他们想方设法分散财产,不热心于投资盐产,导致生产萎缩,工人失业,劳资纠纷不断。

1950年,无论是开初的军事管制委员会会,还是之后的川南盐务管理局,当时都是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不遗余力地推进川南盐务治理和恢复工作,实现全年生产井盐339.8万担,完成当年任务322.9万担的105%。

实行政策和物资扶持

当时推行的扶持政策主要是“赶运场盐,调节岸需,达到产销配合”“公家收购场盐”。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还逐步提高场价,使井、灶商从接近生产成本实现了有利可图,使整个场商再一次看到井盐生产的新希望。当时的另一个政策扶持,就是“按销定产,并实行场盐公收,商盐统配,稳定场盐售价”,这样就很好的保证了食盐销售市场的稳定。同时,由政府有关部门协助解决劳资纠纷,调整劳资关系,在所运销的食盐内,由川南盐务管理局(每担)代收救济失业工人每人米2斤,贷给无法起复的井灶遣散职工,结束了15个井灶,资遣了378名职工。又由生产建设费拨人民币4亿元(第一套人民币币值)进行市政建设,救济了2000名失业工人,还协助劳动局制定了《生产之井灶积欠工资统一偿付办法》,成立各井灶劳资协商小组,解决了大部分劳资关系问题,稳定了盐场生产。

当时,主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采购、平价供应卤井生产所需钢绳和白铁皮等紧缺物资,以保证井盐生产之需,并大力推行“预收场盐”办法,减轻场商井盐生产的资金压力。在此基础上,还努力协调银行贷款100余亿元(第一套人民币币值),支持川南地区的井盐生产。

改善井灶管理提高盐质

解放前,五通桥地区留下来的积存旧盐含有超标的氯化钡,在运销川西时,先后有564人中毒,而且其中10人因毒致死,而在自贡的黄卤中亦含有轻微的钡质,所以除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当局首先对井灶户及盐工进行深入宣传,要求提高警惕,保证“盐钡毒”必须提净,并作出规定:新产井盐必须照中央规定,含钡不得超过千分之五。不合标准者,一律化水重煎。同时,川南盐务管理局还主动联系川西盐务管理局,要他们加强食盐检验。其间,为了解决提高质量和保证产量,以及降低成本之间的矛盾性问题,川南盐务管理局特规定:取消分等计价,而实行“火花盐以色白粒匀,不必太大,炭巴盐以薄口色青为标准”,使质量与产量及成本间的矛盾,得到了初步解决。

在降低井盐生产成本过程中,川南盐务管理局还特别注重从“节省器材消耗”“调整工人工资”“取消各种陋规”三个方面入手,把降低制盐成本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川南盐务管理局对整个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井、灶实行集中煎烧,收到了提高盐质、减轻成本的作用。1950年8月,自贡市总工会还组织开展了“井灶生产竞赛”,评选出模范单位,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情绪。在加强场产管理过程中,盐管当局取消了场区由井灶主操纵的封建性的“场商办事处”,成立了由工会工人代表盐局及资方共同组织的生产管理委员会,帮助政府解决劳资关系,调查制盐成本,检查井灶安全、卫生及推行集体生产等工作。 尤其是自流井盐场还实行了“卤水管制”,即在整个自贡盐场实行了有计划的按销定产,公商兼营,定量配运,进行场盐公收,商盐统配,使场情得到安定,场价得到稳定。

狠抓食盐运销和强化盐税工作

根据党中央“公私兼运兼销”的工作方针,川南盐务管理局1950年食盐的运出任务是(自贡盐场、犍乐盐场及隆昌盐场运出数)350.8万担,而全年实际运出数是374.3万担,完成任务106.69%。

1950年川南盐务管理局本销(包括康、雅、盐源)税收任务规定,税盐担数140.8万担,应收人民币为776.8亿元。而当时考核的任务是以税盐的担数为主,人民币为辅。为了完成任务,盐管当局从2月份开始,便实行“就场征税”。当时的现状是:税率调整,场岸汇兑尚未畅通,商资周转困难,严重影响食盐运销。于是,盐务管理当局就准许运商在销地缴税入库后,再通过电报报告场区放盐。这一变通的缴税办法,极大地方便了运商的资金周转,既解决了解放初期银行汇兑不畅的问题,又方便了运商的资金周转,保证了盐税的正常入库。而对灶商,则实行“就灶食盐按量缴税办法”。过去,井灶主及职工就灶食盐从不缴税,连当地的家属、亲友也同样不缴食盐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盐管当局对井灶职工制定了“就灶食盐按量纳税办法”,并经川南第一届各界代表大会通过,之后又在场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灶户职工的思想认识。最终顺利革除了历史久远的陋习,增加了人民税收,又把盐场管理工作推进了一步,全年实收盐税计人民币947.5亿元,占当年任务数的121.9%。

打击食盐走私,始终是食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解放初期,因为百废待兴,食盐缉私更是困难重重,但是,整个川南地区的缉私工作却没有丝毫松懈。当时,全西南地区新成立了缉私小组437个,共有4013人。同时,还组织盐工纠察小组197个,共1756人,再加上井灶互保小组344个,共1978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食盐缉私网络。这些机构的建立,为控制盐价,拓展食盐销售,保障盐税增加,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0年,无论是军事管制委员会,还是之后的川南盐务管理局,在一年之内,为治理和恢复整个川南地区的盐业生产和市场销售,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成绩卓著。在重塑盐权的过程中,塑造了新政权的盐务管理政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盐业管理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辑:范秦龙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