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游人如约而至,在山间闻着茶香,听着鸟鸣,拂着微风,实在惬意。
“今年受疫情影响,虽然上门赏茶购茶的游客有所减少,但采取了电商销售模式,线上购买的人群增加不少,预计今年能实现产值近800万元。”在该村15组,95后女孩但燕萍无暇欣赏春日的茶海美景,正聚精会神地对疫情发生以来的茶叶线上销售情况进行分析。
来牟镇种茶历史虽有2000多年,但长期面临着“名气大、产量大,收益小”的尴尬境地。2017年,但燕萍从成都一所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与父亲但汉森一起创办了自贡市牟芽青茶业有限公司。“过去20多年,父辈们都是收购鲜茶叶进行粗加工后批发出售,没有自己的品牌,工作强度大,产品附加值又低,特别艰辛。”为了振兴茶产业发展,带动周边茶农增收致富,但燕萍开展深入细致的走访调研后,确定了从“品牌建设和茶文化传播”下功夫的发展思路,尝试着从茶叶包装、品牌、销路上进行创新。为了实现“原料好,工艺好,口感好,价格好”的愿景,她开发了臻品独芽、臻品毛峰、牟芽雪等“牟芽青”系列产品,其中品种最珍稀的黄金芽已经卖到1600元一斤。
自家富起来了,但燕萍不忘带动乡邻共致富。在自贡市牟芽青茶业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里,一排排机器轰鸣,10多个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年龄大了,腿脚不便,在这里工作每天收入130元,挺满意的。”58岁的谢富德正在车间里加工茶农送来的新鲜茶叶,像他这样的贫困户在该公司就有5个,近几年公司也引进了很多自动化机械,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
一位老农在一上午将两背篼新鲜茶叶卖给该公司,换来了90元收入。但燕萍告诉记者,以前茶农摘好茶叶要走到镇上才能卖,如果茶叶放太久不新鲜了,还卖不出去。现在自己厂里每天能收纳茶农三四万斤鲜茶叶进行加工,每年还会请茶叶专家对茶农进行培训。“村里路通了,基础设施环境好了。我不仅要能够自家创富,而且还要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已经是中共预备党员的但燕萍信心满满地说道。
“之前的一洞桥村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不仅能走上水泥路,家家户户腰包还鼓了起来。”一洞桥村村支部书记程天祥介绍道,近年来,全村发展茶园1万亩,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5万元,村集体收入5.4万元,实现了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产业、经济位列“第一梯队”。(记者 陈凡逸)
编辑:陈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