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滩区永安镇七一村的黄长生在一岁多时,便因患病双腿残疾,从此不能站立。38年来,他用双手当“双脚”,支撑起生存的信心。“我虽然不能走路,但脑子不比别人笨。我还有一双手,只要不怕吃苦就一定能生存下去。”靠着这样的信念,他自学掌握了柴油机操作维修、竹编和养殖等多门技术,并无偿帮助村民维修家电、提供服务,身残却自信、乐观。
一岁多点,双腿残疾,从此不能站立;38年来,他用双手当“双脚”,支撑起生存的信心;无偿帮助村民维修家电、提供服务,身残却自信、乐观。
12月29日,记者再次来到沿滩区永安镇七一村黄长生的家,他正跪在一张矮板凳上,操作着打米机,为村民打米。屋里坐着七八位村民,有的是来打米的,有的是来串门摆龙门阵的,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向记者夸起黄长生来:“老黄这个人,人缘好心眼也好,为我们打米也只收很少的一点电费,连成本都不够。”听到乡亲们的话,黄长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平时都多亏左邻右舍帮助我,我为他们做点什么也是应该的。”
双腿残疾 却对生活充满了自信
一岁多点的时候,黄长生得了一场感冒,还发高烧。到医院看病,医生一针扎下去,竟造成他双腿萎缩扭曲,功能丧失,再也没站起来。做饭、吃饭、扫地和上楼睡觉,这些正常人看来非常简单的事,对老黄而言却是那么艰辛。用双手当双腿,他靠爬行“走”起来:“残腿拖在身后与地面摩擦,一条新裤子不到半天就会磨烂,膝盖长期红肿渗血。”
10年前,老黄的父母双亡,他成了孤人。为了生存,老黄用橡胶皮裹着双膝,爬行到离家一公里外的街上找活干。面对困难,老黄却充满自信:“我虽然不能走路,但脑子不比别人笨。我还有一双手,只要不怕吃苦就一定能生存下去。”
自强自立 学习多种技术求生存
黄长生虽没念过一天书,不识一个字,但爱问爱学。父亲健在时是村里的柴油机手,有事无事,总爱叫上黄长生,让他跟着学习柴油机手操作维修技术。母亲在世时,是竹编好手,也将编草帽和竹折的手艺传授给了儿子。
父母去世后,黄长生就请人买来竹子,天天跪在地上编竹货,再托邻居拿去卖。当他听说镇里办养殖培训班后,坚持每天爬到镇里参加培训学习,回家后养起了兔子。据介绍,黄长生每月有100多元的救济金,除此外,他便是靠着自己自强自立,撑起了生活,镇民政干部和村民对他的评价颇高。
热情助人 无偿帮助村民修家电
“黄长生人缘好,肯帮忙,大家都很喜欢他!”村民都这样夸他。
黄长生的家就在马路边,过往村民都爱到黄家歇歇脚,拉拉家常。黄长生也总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齐,对歇脚的客人笑脸相迎相送,不仅免费提供开水,还拿出好茶叶来招待大家。因此,村民们亲切的把黄家称作“接待站”。
90岁的罗大爷说,黄长生心灵手巧,什么活都一看就会,特别会家电维修,因此村民们的电风扇、电吹风、收音机、电饭煲等电器出现故障后,都拿去找他修理,“他从不收钱。”罗大爷指着黄家屋里的一台打米机说,“过去我们打米要走很远的路。去年,长生买回打米机后,就天天跪在板凳上帮大家打米,就只收一点点电费。附近村民打米方便多了。”
最大心愿 到自贡市区看一看
今年5月初,当省红十字会、省残联、成都华康医院联合组织的“肢残患者圆梦工程”公益普查活动组成员来到永安镇了解到黄长生的事迹后,决定帮助他。
在镇乡村等干部的支持下,今年6月,黄长生来到华康医院,医院的专家们为黄长生做了仔细检查后告诉他,虽然黄长生的矫形手术难度大,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元,但医院愿意为他进行免费手术,尽最大力量帮助他站立起来,但需要两年时间治疗,而且即使免除手术费后还需要自己承担生活费用等2万余元,这对于每月只有一百多元低保金的黄长生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到了家。
临别时,记者问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说:“这一辈子我都没有到过自贡市区,我每天从电视里看到自贡市区建设得那么美丽,特别是灯会办得那么闹热,很想自己也能够亲眼去看一看。”(记者 陈翠)
选票——————
2011年度“感动自贡十大人物”评选选票
②号候选人物:黄长生
推荐人: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此选票复印有效)
信函投票:自贡晚报总编室收,信封注明“感动自贡”,邮编643000
热线投票:拔打8218666进行投票
自贡网投票:www.zg.cn(一个地址限投三票)
投票时间:2011年1月1日至20日。
编辑: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