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铁崖
雷铁崖,原名昭性,字泽皆,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自贡市贡井区双塘乡石头沟人。少年时与李宗吾、谢奉琦等就读于东兴寺炳文书院,参加府试中秀才。 1905年1月到日本留学。 同年8月25日,由孙中山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创办《鹃声》杂志并担任主笔。《鹃声》以“发明公理,拥护人权”为主旨,通过宣传,唤起四川及全国同胞挽救民族危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四川人在国外出版的第一本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鹃声》发行之广,影响之大,引起清廷恐慌,遂通过驻日公使明令封禁。1907年3至5月,雷铁崖独立复刊《鹃声》,改用文言文作掩护,继续坚持爱国革命宣传活动。
1907年12月,雷铁崖协助吴玉章以《鹃声》为基础在东京创办《四川》杂志,该杂志以“输入文明,开通民智”为宗旨,有“西南半壁警钟”之称。雷以犀利的文笔揭露清廷腐败和西方列强的野心,号召人们“各尽心力,合力图谋”去拯救我们的国家。《四川》杂志1908年秋又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7月,孙中山将南洋支部迁往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招来雷铁崖创办了《光华日报》。此报以“光复华夏”为宗旨大造革命舆论。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雷铁崖应邀担任秘书。当时秘书长胡汉民等人主张对袁世凯妥协和谈,雷铁崖极为不满,因此只干了半个月就卷被辞职离开了。走时写下一首诗:“一笑飘然去,霜风透骨寒。八年革命党,半月秘书官。稷下竽吹暂,邯郸梦已残。西湖山色好,莫让老憎看。”
吴玉章
吴玉章,原名永珊,字树人,荣县双石桥蔡家堰人。自小忠厚笃诚,学识渊博,有“金玉文章”之誉称。1903年东渡日本,1906年初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1911年7月奉孙中山之命返川领导保路运动。与王天杰、龙鸣剑组织同志军会攻成都,并于9月25日,率先创建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早于武昌起义半个月,被誉为“开创敢为天下先”。之后,吴玉章又赴内江,联络湖北新军中党人处死清廷大臣端方,领导了内江独立。又赶赴重庆清除内乱,巩固了蜀军政府。
1912年吴玉章代表蜀军政府赴南京参加新政组建,谢绝了对他司、局长等职务的安排,主动请樱,给已辞去总统职务的中山先生当了半年多秘书。以后,吴玉章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积极的拥护者和执行者,被推选为国民党的中常委。袁世凯篡国后,明令通缉吴玉章,被迫流亡法国,组建华法教育会。
1925年吴玉章由北京地委书记赵世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奉党之命从事统战工作并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遵党指示赴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1938年回国。1946年兼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同时为国、共两党中央委员。1948年任华北大学校长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出席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吴玉章坚决辞去对他首任驻苏大使的安排,再次主动请缨创建了中国人民大学。
谢持
谢持,字慧生,富顺县城郊东湖乡人。7岁入私塾,24岁中秀才。在泸州经纬学堂结识了黄复生、吴玉章、曹笃等人。1907年2月,经黄复生、谢奉琦介绍加入同盟会。被任命为同盟会富顺分部长,以后又升为四川同盟会主要领导之一。谢持积极发展组织,为以后的武装起义准备了一批骨干,张培爵等人就是他介绍加入同盟会的。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风潮,导致辛亥革命。谢持,奉命和张培爵、杨沧白等党人于11月22日在重庆发动起义,建立了蜀军政府,张列五被推为都督,谢持则出任总务处长。之后重庆蜀军政府与成都大汉军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谢持被任为军政府参赞。
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当上大总统后筹备恢复帝制,孙中山发起讨袁之战。谢持同黄复生等人密谋刺杀袁世凯而被捕,后经多方斡旋终得出狱。谢持的这一经历,得到中华革命党党务部长陈英士的赞赏,即将他推荐给孙中山受到信任,不久就被任命为党务部副部长兼四川省主盟人。1917年9月,广州成立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谢持被任元帅府参议,代理秘书长。1919年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任命谢持为党务部长,主持日常党务工作。1921年4月,孙中山就任广东政府非常大总统,谢持改任秘书长,协助孙中山工作。孙中山有事外出时,则将“孙文”印章交付谢持,命其“凡党中应总理签名处决者,悉以委之”。然而,谢持却辜负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和器重。当孙中山1923年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时,谢持竟和邹鲁等人一起架空孙中山,消极抵抗。孙中山从此也渐渐冷落了谢持。
曹笃
曹笃,字叔实,自流井大楻桶人。自幼聪敏,慷慨好义, 1900年在泸州经纬学堂,结识了吴玉章、黄复生、谢持等有志之士。1907年经黄复生绍介加入同盟会。参与了熊克武、黄复生、谢奉琦领导的泸州、江安起义。1910年曹笃受聘为四川通省蚕桑学堂校长,与同在成都的同盟会党人龙鸣剑、朱国琛等在省城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风潮,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悍然逮捕了保路运动的领导人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九人,又枪杀请愿市民,制造 “成都血案”。同盟会党人决定因势利导,全面发动武装起义。但赵尔丰紧闭城门,封锁邮局,党人起事的消息无法传递出去。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曹笃跳城而出,跑到城南农事试验场,与朱国琛、龙鸣剑商量对策。提出把“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写于几百块木板上,投入江中,将消息发出获得成功,被人呼为“水电报”。数日间,各地同志军纷纷起事,攻打省城,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之后,曹笃又和荣县独立后的同志军会攻自流井,占领富顺、南溪等地。重庆蜀军政府,任命曹笃领衔川北安抚使。 1913年曹笃参加孙中山发动的讨袁战争,险遭杀害,转而避难上海,协助中华革命党党务部长陈英士工作。1916车4月,袁世凯收买刺客,刺杀陈英士于上海寓所。曹笃在场,虽已受伤,仍从楼上跳下,当场将刺客擒获。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东组织军政府,曹笃被任为军政府秘书,后又委派他兼任广州海关监督。一时传为佳话。
李筱亭
李筱亭,别名凤梧,沿滩区农团乡人,幼读私塾,中秀才。1907年由同学王俭恒、廖绪初介绍入同盟会。1911年,辛亥保路事起,李筱亭掌握的民团武装率先起事投入反清作战。曾奉命参与筹划绵阳、保宁武装起义。发动讨袁之战,任护国军支队参赞,后任川军陈戎生师第七旅旅长。1917年起先后出任江油、绵竹、绵阳、乐至等县知事(县长)在保境安民上很有政声。
1921年秋,李筱亭被调广州,入孙中山总统府担任秘书。1922年夏,随孙中山赴上海,任机要秘书。1923年春,川军混战不休,孙中山派李筱亭回川协助熊克武稳定局势。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谢持、邹鲁等人公开背叛孙中山,在上海另立中央党部。李筱亭赶赴广州,协助国民党元老(共产党员)吴玉章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将谢持、邹鲁永远开除出党。1926年,李筱亭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回川组建四川临委,11月在重庆莲花池召开国民党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杨闇公、刘伯承、朱德等九人被选为执委,李筱亭任主席。
1928年,李筱亭由王干青、熊子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做上层统战工作。抗战时期,奉中共组织之命,前往香港,争取熊克武、但懋辛重返战场抵抗日本侵略。在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他上书毛泽东主席,对四川上层军政要员的政治倾向和态度进行分析,供中央参考。毛泽东对此极为关注,亲自复函:“大教崇论宏议,善为国谋,佩仰不尽,谨申感谢。”
邓科/文
编辑:罗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