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抗战时期自贡丰富的文化活动

2013-04-03 10:06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抗敌歌咏话剧团成立合影

冯玉祥将赠余述怀别克轿车

抗战时期,东北、华北沦陷,一些北方人背井离乡来到自贡工作或定居,外省人员增多,陆续建立了一些民间京剧团体,自贡的京剧活动开始兴起。1940年,川康盐务管理局成立“京剧俱乐部”,经常开展京剧演唱活动。负责人是有山东梅兰芳之称的王振祖,别号“啸云馆主”。教戏老艺人是王蕙芳,他是京戏青衣行始创人陈德霖所收的六名弟子之一,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王与梅兰芳齐名,因此有“兰蕙齐芳”之称。

京剧俱乐部后改名为“盐联剧社”。盐联剧社很受人们关注,经常演出京剧,其中也有不少宣扬爱国主义的剧目,以配合抗战宣传。来宾们称赞该剧社与成渝大戏班相比都不逊色。日本投降时,返乡复员声浪很高,该剧社的活动才逐渐少了。

自贡盐场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新川书局、釜溪书局、华兴商场;上世纪40年代,有益文书局、群益书局、建中书局、三星书局、新华日报社的图书门市及斯大德图书文具供应社等,在自流井石塔上地段形成一条盛极一时的文化街。

上世纪20年代威远书帮陆续到自贡办书店,从新街到正街,有新川书局、釜溪书局、华兴书局先后开业。1938年2月,中共四川省工委委员、八路军驻成都办事处主任、《新华日报》成都经理处主持人罗世文来自贡,与“自贡抗敌歌咏团”团长王志先等人决定,由“自贡抗敌歌咏团”负责在自贡发行《新华日报》。不久在三圣桥设立“战时书报流通处”。

抗战时期,自贡创办了9家报纸。它们分别是《抗敌周刊》、《新运日报》、 《大家看》、《新自贡晚报》、《自贡民报》、《公民日报》、《戏剧三日刊》、《自贡日报》、《正确日报》等,各报都以抗日救亡为宣传主题。特别是中共地下党组织主办的《正确日报》,在中共地下党员李石锋(社长兼主编)主持下,还刊载了《三日战况》,并约请名家张天翼、于黑丁、臧克家、沙汀等撰稿宣传抗战。

1938年,中共自贡中心市委决定建立《新华日报》自贡分销处,并租下新街贾致怀成衣铺一楼一底前后两间的房屋(今解放路303号),于当年12月1日正式营业。

分销处建立时有订户20余户,年内增至400余户,除分送《新华日报》外,楼下门市全天开门营业。借阅和发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论持久战》、《列宁选集》等马列、毛泽东著作和进步书刊。

1940年,《新华日报》自贡分销处几经特务破坏,将地址迁往石塔上东垣街(今中华路268号)转入地下,用伪装的方法,为读者寄送报刊。

1938年8月,在吴玉章及其亲友的支持下,荣县旭声书店正式开业,这是一家进步书店。1941年3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旭声书店被当局强行查封。

1943年春,自贡盐商及教育界人事侯性涵、刘天鉴、赵子楠、赵子瞻、张杜若等人集资法币100万元,在自流井中山路4号(今解放路163号)开设“斯大德图书文具供应社”。发行鲁迅、茅盾、郭沫若的著作和苏联及民主国家的文学作品,并代销《展望》、《世界知识》、《群众》、《观察》、《文萃》和《新华日报》、《中国学生导报》等报刊。

自贡盐场最早的高氏图书馆建于1939年,由高陈氏和盐商曾俊臣捐资兴建。1959年,自贡图书馆成立时,就以这里作为馆址。

抗战以前自贡地区的电影放映场所多是利用宗祠庙宇稍加整修改建而成,时映时停。1941年由盐商王师亮、李彤书、王子剑等共同集资,对胜利剧院进行改建,购置新百代有声放映机、安装新座椅,分堂厢、楼厢座位780个。多数时间放映电影,有时演戏,由王师亮出任经理。由于日本飞机轰炸自贡,人民生活不安,看电影的观众很少,以致经营亏本,被迫暂停营业。1944年12月,在自贡家乡人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郑用之的大力协助下,将胜利剧院更名为胜利电影院,增加投资,调整人事。由于郑用之与重庆电影界关系密切,影片来源大大改善,同时又刷新门面,增设小卖部,招聘了几名青年服务人员,业务状况迅速好转。

抗战以前,自贡市建立了两所民众教育馆,以开展图书阅览和试行成人文化教育为主的活动,设备均简陋。当时民间文化活动主要有川剧座唱、评书活动及节日的狮灯、龙灯、风筝、彩灯、龙船、过街锣鼓等。八年抗日战争曾刺激了自贡文化艺术的一度繁荣,以中小学师生、公职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阶层及民众社团,纷纷组建歌咏队、话剧队、演讲队等业余文艺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发动群众、支援抗日,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抗战时期,自贡的歌咏活动非常普遍和活跃,也是人才辈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当时学校来说,班班有歌咏队,学校组织歌咏比赛,唱的多数是宣传抗日,唤醒民众的歌曲。

自贡市抗日歌咏话剧团系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自贡抗日群众宣传团体,前身为1937年10月成立的自贡市乡村巡回话剧团和自贡市歌咏团。10月17日两团在天后宫举行第一次联合表演。1938年4月正式合并为“自贡市歌咏话剧团”,团员有中小学教师、银行职员和中学生约30多人,成员最多时发展到380余人。

该团的宗旨是“以歌咏的力量,激发人们的抗战情绪”,开展由演出教唱歌曲和演出进步话剧发展到举办夜校、出版发行刊物等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短短两年多的抗日宣传活动中,团员们足迹遍及自贡、威远、荣县、富顺城乡。演出抗日话剧《保卫卢沟桥》、《国仇》、《艰民曲》等数十个,演唱、编印抗日歌曲数百首;创办三所“战时民众夜校”;出版《正确日报》、《大家看》三日刊;发行《大众歌声》、《救亡歌曲集》等小册子;散发张贴抗日传单标语;还在自流井三圣桥设立宣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抗日救亡战略思想的“战时书报流通处”,以动员自贡人民参加伟大抗日民族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第二次“川盐济楚”的关系,自贡盐场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贡盐场文化事 业的空前繁荣,抗日宣传活动非常活跃,为激发人们的抗战、生产热情,开启民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同时由于自贡盐场特殊的经济地位,使得当时国内的文艺、文化界的名流、“大腕”纷纷来到自贡,或登台献艺,或挥毫泼墨。一时间,盐场的文艺舞台也因他们的出现而呈现出异彩纷呈、星光闪烁的。没有抗战时期自贡盐场的特殊战略地位,那么多的名家大腕会来到自贡这么一个深处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

抗战时期,由于躲避战乱,和自贡盐场巨大的购买力的吸引,国内知名的画家相继在自贡举办画展,其中徐悲鸿、张大干、何香凝、叶浅予、丰子恺等人也相继来自贡举办画展。这些堪称大师级的艺术家也为自贡留下了一批无比珍贵的墨宝,只可惜这批墨宝在上世纪50年代初被调运到了当时的川南行署所在地——泸州。如今,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成了泸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总之,在抗战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自贡特殊的战略经济地位,使得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文化的繁盛,特别是在中共地下党的积极引导下,抗战期间自贡盐场的文化活动呈现出积极向上,异彩纷呈的局面。同时,由于这里具备了在当时一个中等城市来说是相当完备齐全的文化设施,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开展得也非常频繁,在这些积极的文化活动的熏陶下,自贡市民表现出了高昂的爱国热情和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民族气慨,努力工作,积极发展生产,为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黄健/文

编辑:罗彬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