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打底 出行300米即享绿色公共空间
把自贡建设成为宜业、宜居、宜品的园林城市,是328万盐都人民的共同愿望。
去年12月,我市创“国园”交出了漂亮答卷,还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香港环境保护协会、澳门环境保护协会、台湾环境保护协会联合评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如今,从自贡的上空俯瞰,一个错落有致、斑斓多姿、内涵丰富,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的清晰“生态绿线”正环绕盐都大地:
4373平方公里市域范围,我市着力构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系统。在311平方公里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范围,自贡划定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在14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点、线、面相结合,融合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构建“一心两带三环多园多楔”城市绿地系统。
从老城到新区,广大市民的锻炼习惯没有变,唯一的变化是选择的公园不同了,从贡井张家花园、西城湿地公园到南湖公园、釜溪河复合绿道……我市坚持把园林绿化作为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来对待,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公共空间、准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三个层次的园林绿化。
据统计,仅在2013年,我市开工建设了26个园林绿化重点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约7亿元,森林覆盖率31.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4.5%,绿化覆盖率3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建成7个综合公园,16个专类公园等公园绿地,城市公园绿地达1100公顷,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75.71%,市民出行300米就能享受绿色公共空间。
这些“硬邦邦”的数字标准,具象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便演化为“与自然为邻”的惬意环境。近年来,我市启动实施了市域9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展PM2.5监测和城区业态功能管理……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自贡”的决定,两年来,我市抓住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城区污染企业关闭搬迁、城区园林绿化建设三大突破口,统筹推进蓝天、清水、绿地、宁静、利废五大行动,举全市之力推动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生态打底,移步换景、步步皆景,一道道盎然绿景,次第在自贡城乡大地舒展开来。
互动前行 产城共荣绘出美丽“新自贡”
开启新型城镇化城市兴旺、美好生活的支撑点在哪儿?关键在于“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形成“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产城共荣”的格局,我市正行进在这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路上。
“站在南湖15楼的家中,推开窗户看出去,一眼就能看到一马平川的板仓工业园区。”黄先生在自家感慨,高新区内的汇东城区、南湖生态城、板仓工业园区三大板块之间的姿态异常“亲密”,随着园区的高速发展和新城的急剧扩大,园区与新城一衣带水,已然实现一体发展。
其实,这只是我市处理产城关系的方式之一。
针对老工业城市产城散乱布局、无序结合的实际,我市不断创新产城发展模式,坚持空间上产城一体、时间上同步演进,以省道305线为综合发展轴,规划布局“一带四园三新城”,“两化”互动发展格局已然形成;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居住生活区“相融”布局、一二类工业与居住生活区“相邻”布局、三类工业与居住生活区“相离”布局,规划建设“现代产业、现代城市、现代生活”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沿滩产城一体示范区和南湖——板仓“两化”互动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工业园区承载能力达到38.0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富顺、荣县进入中等城市行列。
我市也曾长期存在城乡二元分割致使城镇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破冰之旅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切口,实施全域规划,统筹谋划市域城镇、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文化、安全七大体系,构建“1+2+9+23+N”梯次鲜明、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山水城市与田园乡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
围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育农村产业业态、保持农村乡土风貌,自贡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2013年基本建成228个新村聚居点;6个村庄风貌塑造和6个新农村综合体项目推进顺利;全面开工8981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
幸福起跑 “新自贡”源自更多民生细节
2013年10月,《人民日报》以《四川自贡棚改,尊重市民的拆迁意愿和首创精神——“老百姓的点子,含金量高哟!”》为题刊文聚焦“自贡棚改”。
一文激起千层浪,“自贡棚改”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奶奶年纪大,我们就选2楼嘛!”2013年9月10日,自流井区郭街正式开始签约,老街873户居民即将告别棚户区,搬进宽敞的新房子,高兴得不得了。
其实,我市城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住房早已拉开序幕,去年进入大规模改造和建设时期,编制《自贡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年版)》,召开全市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关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按照“改造一片旧城、复兴一片街区、造福一片百姓”的取向,坚持“减量、增绿、留空、修复”的原则,采取“原貌修复、局部更新、整体重构”三种模式,统一规划、分类处置,理性、科学、加快推进城市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去年全年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9771套,续建项目基本建成10713套,竣工7641套,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
配备地下车库、无障碍设施,位于中心城区黄金地段的保障性住房工程——“和泰家园”、“铸钢家园”等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品质均不低于普通商品房,受到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肯定。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这座城市的根本取向,无论城市规模、空间尺度,还是城市功能配套、环境景观打造,包括居住小区建设,都充分注重增强居民幸福感,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生态功能、公共管理五大功能体系日趋完善。
“一环五线”高速公路网和“三线四向”铁路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乐自高速建成通车,新增普通国道2条159公里,乐自泸铁路等项目推进顺利,东盐都大道已通车运行,自贡从交通边缘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跨越,川南一小时、成渝两小时、通江达航的理想照进现实,“一环三横五纵”的城市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市区一刻钟、市域半小时快速通达全面实现。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中,我市的“幸福坐标”还源自更多的民生细节,以体贴入微的细致关爱表达城市情怀——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环境更加优美;修建上山便道,选择耐踩踏的台湾2号等草种铺植草坪,让市民“零距离”亲近自然;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高达100%,新建改建道路铺设盲道率100%,两个“双百”让残疾人的出行更加便利。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自贡告诉你答案:城市以“生活幸福”为坐标,让生活更美好——
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公众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为代表的城市建设,自贡这座传统印象中刻板的老工业城市呈现出它别样的美,创建出生态携产业齐飞、环保与建设并重、城市共山水一色、文明伴和谐同行的新境界。(记者 廖蓝蕾 叶卫东)
编辑:袁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