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盐都记忆:自贡设市的前世今生

2014-06-09 11:04 自贡网

0

分享

盐——百味之祖,自贡——千年盐都,两千年的盐业文化,造就了自贡“盐之城”的美誉。走进自贡市档案馆,翻开厚重的盐都历史,你会发现,是盐让自贡“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自贡这个因两座古老盐井——“自流井”和“贡井”而得名的城市,走过了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到因盐设市的漫长道路。

刘捷/文

盐贡朝廷 “公井”演变为“贡井”

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5-88年),在今富顺、邓关地区,开凿成功一批盐井。其中一口位于今富顺县城西南,以其出盐最多,收获厚利,被名为“富世盐井”。

南北朝时期,在今贡井地区又凿成了以“大公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随着盐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到北周武帝时(公元561-578年),因富世盐井而置富世县,并在大公井所在地置公井镇。公井镇到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公井县,因所产之盐曾经作为贡品上贡朝廷,所以“公井”逐渐演变为“贡井”。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富世县因避太宗讳改名富义县。宋代升为富义监,后因避宋太宗讳,改为富顺监。元代曾升为富顺州,明代又降为富顺县,延至清代,建置未变。明嘉靖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539-1554年),在距富顺县城西九十里的荣溪本滨(即今自流井地区),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盐井开凿成功,逐渐取代了因淡水渗溢而坍塌的富义、邓井等原主要盐井而成为富顺县新的盐业生产中心。

销岸不分 因盐繁荣的自和贡

《清盐法志》卷256云:“自流、贡井,相隔一溪,前明以来,本属一场,名曰富义。”随着自、贡两地盐业生产的繁荣,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同属富义厂的自流井、贡井分治为富顺县自流井县丞署和荣县贡井县丞署。自流井改称“富厂”、贡井改称“荣厂”。虽分为两厂,但由于地域相连,销岸不分,故视为一场。其中,贡井为上厂、自流井为下厂,盐业将自、贡两地紧紧地连在一起,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区域基础。

到清末,以自流井、贡井为中心的产盐区已是当时我国著名的手工工场,“自流井”盐都的盛名也已闻名全国,它的产盐量已占四川省总产量的六成,盐税占四川省总盐税的七成,“号称川省净化之地,富庶甲于蜀中”,成为川南的一大中心城市。

由于产盐多、销路广、税吏厚,仅宣统元年,自贡地区的税收总数已达600余万两,超过田赋,属全省税收第一位。清王朝自然把自贡地区当作了一块“肥肉”,在富荣盐场设置官吏,派兵驻守。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式拉开了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大幕,同年9月25日,荣县宣布独立,建立起全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县级政权——荣县军政府。

荣县首义 加速自、贡“独”与“合”

荣县独立成立军政府后,各路同志军遂相继向自、贡进军,驻守两地的清巡防军闻风而逃,原属富顺、荣县的自流井、贡井两分县丞亦作鸟兽散,“自贡经此破坏,一切行政势如散珠,新政府又未遑收拾。”一时之间,位处于川中精华之地、地当要冲、盐税丰盈的自、贡在政治上处于群龙无首之态,而在盐场上更是“井塞灶夷、牵空牛马”的衰败之象。于是,身处“偏难自保”之地的自、贡盐业资产阶级为“歼除首恶,解散群雄”、“方兴自贡”、“张大民权”以收拾糜烂不堪的盐场局面,于1911年12月30日选择了作为盐井象征的井神祠,“大开会议,议合自、贡两厂之土地、人民,暂设自贡地方(临时)议事会。”

自贡地方议事会成立后,先后选举成立了作为司法机关的“自贡地方裁判所”和检查机关的“自贡地方检事局”以及“军事局”,稍后又设有“自贡地方行政长”,初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权雏形。

随后,自贡地方议事会立即着手将自流井与贡井脱离富顺、荣县,联合设县的准备工作,1912年5月7日,新合联合会正式成立,并推举出常驻代表,设县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当年7月,省临时会议召开,由于多方因素,致使“省议会开会表决此案时,以反对者多一票而被否决”,自贡设县之议遭遇挫折而暂时搁浅。

虽然自、贡设县失败了,却揭开了自贡设市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尽管人为力量可以使自、贡城市建置合与分,但盐业这强大的经济力量却把自、贡紧密地联在一起,从此形成了“地方称自贡,盐场称富荣”的奇特局面。

天地人和 自贡设市势在必行

1927年4月,遵照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商人部颁发全国商民协会章程,由国民党“左”派自贡市党部发动商民,组织成立“自贡市商民协会”,首次将“自贡市”连称。至1929年改为“自贡市商会”为止,都未曾获上峰正式批准。之后在国民党自贡市党务指导委员的影响下,1932年9月国民政府实业部才同意自贡商会冠以“市”的称谓,此后在自、贡两地冠以“自贡市”成为的组织相继大量出现。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沿海盐区沦陷,专恃自贡盐场增产接济。于是,四川逐渐形成了民族复兴根据地,而自贡盐场又是四川最大的产盐特区,不仅要供应军需民食,而且还要给国家上交大量税收,其经济政治地位愈显重要。据当时四川省政府1937年初步统计:自贡人口城区约17万余人,连同当时自贡及周边的14个乡镇,人口总量达30万人。税收、地方牌照及其他各项收入约计164000余万元,占当时富顺县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其中盐税一项就有123000余元,超出富荣两县税收总额5倍以上,形成了全国巨大的经济特区。

按照当时设市的法定条件,即税收占该地区总收入二分之一以上,人口在20万以上者,便可设市隶属于省政府。1937年的自贡,完全达到了设市的两项法定条件,加之正值抗战特殊时期,无论是基于经济上还是政治军事上的考虑,自贡设市都势在必行,它达到了非设市不可的白热化程度。

与此同时,冠以“自贡”及“自贡市”的抗战组织有声有色的工作与活动,出色地营造了设市氛围,极大地提高了设市的影响力……至此,所有设市的要求条件,由于抗战的爆发催促成熟,自、贡设市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多年努力 自贡设市终成正果

1937年1月,驻镇自贡的四川盐运使署、自贡市国民党党务指导委员会及自贡市商会,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提出设立自贡市市政管理局或市政府的建议,随即由四川盐务管理局及自贡市党务指导委员会屡次呈请设立自贡市。由于政界要员、商贾巨户、地方名流的不断要求,在道义上、设市条件上早已日趋成熟的自贡设市一事,引起了上峰的足够重视。1937年1月,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指示四川省政府:“并案核示具复设市。”于是四川省政府指派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等专员到自贡实地考察。1937年1月5日,四川省政府召开委员会听取了考察专员对自贡实地考察情况的汇报,一致认为自贡设市条件具备,当即决定派员先行筹备,启动筹备建市的一切准备工作。

1938年6月,自贡市政筹备处奉令正式成立。经过1年零3个月的积极筹备,大体就绪,1939年8月8日和8月15日,四川省政府召开第330次和第331次委员会议,决定正式成立自贡市政府。

一切设市条件均已完全具备,奉转行政院内政部准予正式成立。在经过了24年不懈努力后,1939年9月1日,自贡市政府在前市政筹备处办公地址(珍珠寺王氏宝善祠)宣告正式成立,市政机构从此正名,市政基础于此奠定。自贡这座因盐而兴的城市终于“修成正果”,完成了它历史进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编辑:熊丹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