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壤/文
谁都知道,“脸皮厚”是骂人的话,指不懂人情世故、不知进退、不顾大局,不识大体而干出些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来。吾乡前辈、富顺李宗吾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厚黑学》,指出古今之大奸雄无一不是脸厚心黑之辈,不如此就办不成大事。书成行世,颇有影响。作者本意在于讽刺贪官污吏、改良社会,而以惊世骇俗之语出之。不知何故,他老先生后来却似乎当了真,把厚黑学同心理学与力学结合起来,当成科学去研究,像煞有介事了。
一
关于“厚黑学”是否科学,且按下不表,我们就来谈谈脸皮的科学吧。女性比男性长寿,这是科学证明的事实,试看老龄化的丧偶之家,总是寡妇多而鳏夫少。但就皮肤而言,却是男性比女性老化得慢。今天读到《四川日报》上一篇题为《为何男人老得慢》的科普文章,说到美容化妆品只对准女性,因为男性的皮肤(当然包括脸皮)比女性要厚百分之十六,而且含有丰富的胶原质、脂肪和脂肪性分泌物,有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而男性经常刮胡子,对皮肤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在妇女撑起半边天,阴盛阳衰的今天,男人居然还有一点被科学证明的优势——脸皮厚!在这一点上,男人“须眉不让巾帼”,是很可以引为自豪的。退一万步说,即使男人的厚脸皮也老化了,变成罗中立的油画《我的父亲》那样皱纹密布如黄土高原上纵横的沟壑,说不定还会被誉为有一种厚重而有沧桑感的美呢。
二
脸皮厚虽然被科学证明并非坏事,但科学归科学,生活归生活,在生活中,那种厚着脸皮我行我素不顾社会公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我小时候(那还是在“旧社会”)读到报上一篇介绍“白吃××法”的小品文,记得有“老僧入定”法:饭局终了,别人在抢着买单而他却不视不闻,眼观鼻,鼻观心,作参禅状,硬是稳得起;“环顾左右而言他”法:有意同隔桌的熟人摆闲条搭野白,等别人会了钞才赶紧表态:“算账!哎呀,怎么你都开了?”还有最狠的是“一箭双雕”法:甲要开钱,他一把按住:“你哥子就免了!我来作主,今天(指乙)由他作东!”一面说着,一面把甲的钱顺手牵羊装进了自己的荷包……以上种种,无异于为两肩承一喙的饕餮之徒传授白吃经,已经不是脸皮厚,而是根本不要脸了。
在缺乏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的社会里,脸皮厚的行为不可能受到制约。例如在物质匮乏和乘公共汽车难的年代,不顾众人唾骂硬要去加塞插列子或挤车,就能买到东西或抢到座位,而老老实实排队者,往往只好自认倒霉,其原因盖在于脸皮厚的人虽不一定心黑,但肯定心硬,而脸皮薄的人则总是心太软。久而久之,“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就成为人们的思维定势,在这样的心态中,脸皮薄的人势必要被迫向脸皮厚的人看齐,使自己的脸皮也渐渐厚起来。而一旦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受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以致连厚如城墙拐角的脸皮,也会感到火辣辣地潮红发烧,我们的社会就有希望了。
三
以上是从科学和道德的角度来谈脸皮厚。至于治学,是需要一点脸皮厚的精神的。这不是鼓励自我吹嘘,而是提倡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如果脸皮太薄,未曾胜先虑败,浅尝辄止,是不大可能有进境的。《聊斋志异·阿宝》篇后有“异史氏”评曰:“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艺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这里所谓的“性痴志凝”者何?即“脸皮厚”也。
编辑:Fran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