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勇走新路 创新思路破难题 新一轮“棚改”撬动现代商贸新业态

2015-12-28 21:37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讯(记者 缪静)隆冬时节的清晨,自流井光凤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地块上,机器挖掘声、工人搁放钢筋材料声、榔头碰撞砖头声,应时而响,一派繁忙景象;东兴寺片区综合改造工地现场,过去的房屋被残墙断砖所取代,一辆辆运输车和铲车往来穿梭,搬运建筑垃圾,到处能听到大型机械的轰鸣声,能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站在桥上“看热闹”的市民熊火明说:“只要拆起来,就快了。几年之后,这里会脱胎换骨。”

是的,自流井棚户区改造将加速蜕变融入城镇一体化进程,未来,将成为自贡老城区核心地带的亮丽风景。

心系民生谋大计

走出棚改新路径

回顾过去,自流井区棚户区改造成就显著,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日趋改善。特别是近两年,自流井老街、西山路、东兴寺、光凤片区几大片区的棚户区改造相继实施,拆旧建新,力度空前。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步伐,使广大低收入群体早日圆上安居梦,成为真实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

承载着居民迫切愿望,自流井区始终把群众所想、所盼、所求放在第一位,坚持以服务群众作为转变作风的内在动力,以创新思路作为攻坚破难的融冰之举,在光凤片区棚户区改造这一群众路线实践的大课堂里,走出了一条新途径。

众所周知,光大街凤凰坝片区,历来是自流井区重点棚户区,片区内涉及棚户区居民4474户,2万余人。房屋建设年代久远,破损严重,长期处于房不成套、路不成行的局面,居民盼望早日改造的愿望非常强烈。如何将棚户区改造转变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自流井区委、区政府反复思考的问题。

为了真切感受到棚户区居民生活现状,真正体会到肩上背负的贫困家庭“居无所安”的沉甸甸责任,自流井区委将中心组学习会搬到了棚户区现场,把群众疾苦变为现实的教材,让广大领导干部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凝聚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强大共识。通过反复争取、上下联动,终于启动了光凤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

经过反复调研和慎重思考,自流井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在光凤片区采取模拟征收的方式实施房屋征收。提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指导思想和“两个95%”、“区域先签协议先选房”等原则,实现了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为主的征收模式,向主要依靠群众为主的自主改造模式转变。光凤片区在短短三个月内六个区域签约率均超过95%,模拟征收转为正式征收的成果,典型地展示了征收工作深入群众心脉、群众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各方齐心协力的丰硕成果。

棚改撬动新业态

明年改造约一千户

“以棚户区改造撬动培育新型业态、推进产业集聚、保护历史文化、建设生态城市、完善城市功能。”自流井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新一轮“棚改”撬动现代商贸中心建设,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以“棚改”为契机,自流井将加快构建大型城市商贸综合体,构筑商贸发展核心区域。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节点基础之上,打造各具特色的核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同时,以打造社区商业中心为目标,努力实现“城市一刻钟生活圈”。

事实证明,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惠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十三五”大幕的开启,自流井围绕“三中心一新城”发展战略,将继续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即将到来的2016年,该区将实施棚户区房屋改造约1000户。

老街、西山路、东兴寺、光凤片区,拆旧建新。几年之后,确如市民所想,必定脱胎换骨——

光凤片区棚户区改造,将配建凤凰坝公园、农贸市场、光凤路、大同路西二段(暂定名)、伍云路、东光路等市政配套设施。随着改造工作的推进,困扰片区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从根本上改变片区内城市结构现状,实现重塑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造福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

连接老城和新区的重要通道的东兴寺片区综合改造工程,将建设具有强烈现代风格的建筑群体。在城市交通上,拓宽新老城区交通性主干道,优化区域道路体系,缓解交通压力。在城市景观上,以自贡母亲河(釜溪河)为纽带,创新手法整合滨河绿地、道路广场及建筑群落等规划要素,展示城市新景观。通过改善交通,改造旧城和打造景观,为盐都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大气办叫停东兴寺“两桥”改造工程

东兴寺铁索桥封禁十年后 即将解封

刘永湘调研大安区棚改工作时强调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 改善城市面貌

编辑:Frank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