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浓墨重彩书写华丽转身篇章——改革开放40年市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工作纪实

2018-12-18 20:27 自贡网

0

分享

40年前,我国开启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大门。

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春风,自贡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演绎了一段又一段改革创新、激扬奋进的动人故事。

40年,长河流淌,斗转星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运营,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有序实施,小城镇发展统筹推进,一大批公用设施建成投用,城区建成区面积和聚居人口超过百万,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书写了自贡改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引领管控作用日益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规划引领管控作用日益增强,自贡城乡建设的宏伟蓝图更加清晰,城乡发展正朝着宜居、宜业的目标大踏步前行。

1979年,市政府开始组织编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自贡市首个规范性的城市总体规划——《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1979—2000)》(简称“83总规”)。1983年,该总规获省政府批准实施。伴随着改革开放,在“83总规”的指引下,自贡揭开了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新的序幕。

40年来,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先后进行了三次修编。《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1979—2000)》《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20)》《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应运而生。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引领下,自贡中心城区建成“双百”城市,富顺、荣县进入中等城市行列,“一主、两副、多基点”梯次鲜明、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基本构建;产城融合带——南岸科技新区加快建设,板仓工业园区、沿滩工业园区、晨光工业园区等园区成为发展的动力引擎,两化互动、三产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发展形态基本构建;城市综合利用体系基本构建,成为全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

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自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40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通过规划引领,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从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到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群众增收,提高生活生产水平,从根本上提升我市小城镇品质,从而逐步在川内乃至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力。同时,成功申报创建国家、省级各类名誉称号,全市小城镇发展成效显著。

自贡小城镇建设的脚步越走越快。近年来,自流井区仲权镇以彩灯为特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富顺县赵化镇以沱江古镇游为特色,荣县双石镇以农民漫画及红色文化为特色,贡井区艾叶镇以盐业历史及文化体验为特色,富顺县狮市镇以古驿站水乡为特色分别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城镇。同时,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全国重点镇11个、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12个、全省“百镇建设行动”扩面增量试点镇12个。

2017年,在西部(成都洛带)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上,仲权彩灯小镇在论坛网络评选“人气小镇”活动中勇夺第一名。2018年,仙市古镇、双石镇玉章故里、艾叶镇花香田园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走进仲权,进行专题拍摄。

如今,仲权镇、赵化镇、成佳镇、牛佛镇、双石镇、龙潭镇、狮市镇……一个个生态优美、产业成熟、个性鲜明的特色小镇已在全国叫响。

城市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40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滚滚向前,既助推了自贡追赶超越,也见证着自贡城乡巨变。

40年来,我市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贡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到2018年末,全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1平方公里,聚居人口105.71万人,逐步形成了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城乡格局。

2013年11月,自贡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香港环境保护协会、澳门环境保护协会、台湾环境保护协会联合评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2014年1月,自贡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借力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我市先后建成燊海湖公园、卧龙湖公园二期,成功改造大安老盐场和水涯居市政广场,有序推进釜溪河复合绿道城区连接段、釜溪河复合绿道沿滩城区至仙市段、东兴寺滨河文创公园等绿化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各项指标。截至2018年底,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绿地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建成核心区占地面积为54.3公顷的盐都植物园1个。

按照城市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近两年实施的东兴寺文创公园、釜溪河复合绿道城区连接段等公园绿地建设项目加速推进。同时,完善公园各类配套设施和应急避难功能,公园免费开放率达100%。

2014年,自贡成功申报为全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并于2016年开展试点建设任务。根据试点建设要求,试点(2016-2018年)计划建设综合管廊20公里。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三区”同步,旧城因地制宜、有序安排的原则进行综合管廊建设。目前,已完成《自贡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自贡市开展省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实施计划》等编制,并制定了地下综合管廊五年项目规划。2017年,完成东兴寺片区、自由路、光大街、仁和路等旧城改造项目,同步实施了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入地、雨污分流改造等旧城市政管网改造工程;汇南路、丹桂大街南延线综合管廊已实现部分管线入廊,原本“马路链”频发的现象得到消除,保障了道路通行安全和市政生命管线的安全运营。

2016年,自贡成功申报升级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市。到2020年,自贡中心城区建成区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面积要达到25平方公里,将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目标。

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  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借着改革的春风,自贡一批房企应运而生。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居民购买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的积极性,由此开启了自贡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

40年来,我市房地产企业队伍和规模不断壮大。由最初单一的经济形式发展到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截至今年全市共有16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近几年来,更是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入驻我市,如恒大、蓝光、绿地、蓝城等,为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添了蓬勃生机。

40年来,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彰显城乡建设新形象、构建群众新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40年间,全市建筑业产值实现了持续增长。2009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73.24亿元;2015年,总产值202.45亿元;2018年,预计完成总产值406.06亿元,同比增长30%。预计实现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15%。同时,建筑行业规模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497家。其中:拥有总承包资质的企业232家,拥有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336家,与3年前相比,总、专包企业的数量翻了一番。

近几年来,市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意见》,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三年来,市、区累计安排500多万元资金对企业资质升级、产值突破、科技创新等实施奖励和补助。通过鼓励企业加快内部体制改革、新增公路、水利、电力、钢结构、环保等资质,引导企业调整结构,拓展经营范围,建筑业产业结构逐步从以房建为主向交通、水利、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重点投资领域转型。通过鼓励、指导优势骨干企业资质升级,支持做大做强。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增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9家、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5家,121家企业实现资质增项。

住房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百姓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住房,在老百姓心中,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承载希望的港湾。在自贡这个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老百姓对住房的感情更加炽烈,更加深厚。

改革开放初期,自贡主要实行实物福利分房制度,城镇居民住房水平较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洒遍盐都大地,住房改革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20年。

1998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以此精神为指导,2000年,自贡在出售公有住房、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修建解困住宅、实施安居工程的基础上,深化房改,建立起高收入家庭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住廉租房的新的住房供应体系。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占现在城镇户籍家庭比例7%以上,累计投入39.30亿元,修建保障性住房3.64万套、223.2万平米,分配入住3.2万套。2015年初至2017年底,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年均提高21.2%。2017年底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2%,城镇低保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对象不断从低保家庭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延伸。

作为老工业城市,自贡待改造的棚户区量大面广。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棚改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2016年我市启动了“棚改三年攻坚”,加快了棚改工作的推进步伐。通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2018年底,将完成棚户区改造13.8万户、69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近680亿元,获得中省补助53亿元,获得银行贷款授信350亿元,获准发行棚改债券7.84亿元。到2018年底,棚改三年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城区内集中成片棚户区基本消除。为让棚户区改造被征收居民尽快住进新房,自贡还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美丽幸福家园行动”,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满足棚户区改造房屋被征收居民的差异化住房需求,带动和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17年11月,自贡市房产交易(棚改购房)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亮相,实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居民在“超市”自主售房、购房,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并通过全面推行货币化补偿安置,鼓励和引导棚户区居民到新区购房,让棚户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疏解旧城人口。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我市从2010年起,按照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工作部署,全面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改造农村危房(C、D级)8万余户,总投资超50亿元,超26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40年,从“蜗居”到“宜居”,为了让自贡百姓安居,自贡住建人始终在行动,从未停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住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0年来,市城乡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党组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建设城乡一体繁荣幸福新自贡,坚定政治方向,从严管党治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为推动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保持了健康发展势头。

坚持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全市住建系统强化理论武装,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坚持党管干部,培育城建队伍。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党性提升活动,大力弘扬爱国精神、时代精神和沂蒙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了住建领域诚信体系和平台建设,积极打造行政管理、勘察设计、开发建设三支队伍,形成了城建人“负责、创新、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

坚持服务民生,丰富创建活动。围绕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改善行业形象,不断创新方法和内容,大力开展志愿服务、义务献血、扶贫募捐、送温暖、拥军拥属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全市住建系统文明水平的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各个层次的先进典型。近年来,该局先后被表彰为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级文明单位”,2名同志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坚持示范引领,弘扬新风正气。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行业文化建设,激发工作活力。

近10年来,在汶川、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村镇建设、环保治理、农村危房改造等突发事件和重要任务中,7名同志被授予住建部、全省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贡住建人认为,唯有牢牢坚守40年砥砺奋进的初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用勤劳、勇敢和智慧诠释“实干”精神,才能将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发展蓝图逐一变为现实。(周嘉)

编辑:熊丹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