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七十年巨变 千年盐都绽芳华

2019-09-15 22:18 自贡网

0

分享

要问过去70年,自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一定是这座城市面貌的华丽转身。

曾经的自贡,街道狭小、空间局促,遍地是低矮的平房。如今的自贡,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市区建筑错落有致,大小公园美不胜收。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70年蜕蛹化蝶。千年盐都正绽放芳华,朝着宜居宜业宜品的魅力之城大步迈进。

“那时候的自贡,只有正街、新街闹热些,滨江路、光大街、关外,很多地方都是碎石路。没有公共汽车,只有黄包车,自行车叫洋马儿……”在86岁老人朱胜国的记忆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自贡旧貌依然历历在目。

1939年,自贡设市时总面积仅18万余市亩,城区狭小局促。翻开今天的自贡地图,总面积达438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由1988年的26平方公里扩大到2017年的161.2平方公里。一张张地图,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足迹。

上世纪90年代末,汇东南湖还只是一片荒地,如今却变身高楼林立、景色宜人的城市新窗口。进入2000年后,南湖生态城、贡井新城、沿滩新城建设全面展开,城市面貌不断更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通过大力实施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采用原貌修复、局部更新、整体重构三种方式,对自贡旧城有机更新,对生态进行修复,完善了城市综合功能,实现了街区的复兴,提升了城市历史价值。我市已初步显现现代化都市和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骨架。

到2013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45.5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3.4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聚居人口105万人,成功跨入“双百城市”的行列。城镇化率位居川南第一,城区人口快速扩张,成为除成都以外,全省4个率先从中等城市跨入大城市行列的城市之一。

2017年,自贡作为四川市州的唯一代表,获批全国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外界关切的目光中,自贡历史性地提出“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的决策部署,奏响了城乡融合发展新乐章。

2019年,是自贡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城市品牌塑造提升的重要一年。自贡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精心谋划并继续实施城市复兴计划,全面推动城市发展、城市修复、棚改攻坚和城市畅通。东部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南部、西部、东北部新城功能更加完善,两县新区建设进展顺利;旧城改造快速有序实施,旧城功能和面貌明显改善;大安文旅项目一期、水涯居广场和17条城市主街大道环境艺术提升工程如期完成,东兴寺滨河文创公园、釜溪河复合绿道城区连接段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彰显城市特色和品质;坚持做优做精做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双修”稳步推进,建成一批特色街区和精品工程。

70年来,自贡不仅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出行也日益便捷,交通格局从分割零散到初步建成“铁公水空”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自贡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成自泸赤高速、乐自高速、自隆高速、内威荣高速等相继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235.83公里。东环线、东盐都大道等城市骨干道路相继建成,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和硬化黑化。自贡通航机场实现首飞,东兴寺路、大安新街、汇兴路一号桥等项目建成通车,大安寨隧道、汇柴口隧道、天池山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川南城际铁路即将建成,串联川南四市成为“一刻钟都市圈”;四川省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成自高铁开工,未来,天府国际机场还将让自贡人能更快通达天下。

70年弹指一挥间,千年盐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巨变的背后,是城市外延和内涵的同步提升,城市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高,一座开放、奋进的活力之城正在展露芳华。

一座公园扮靓一座城

夜幕降临,釜溪河文创公园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三五成群的市民或沿着河岸漫步,或坐在河边谈笑风生,好不惬意。沿河下行,汇兴路一号桥如一道彩虹横跨釜溪河,站在桥上,吹着秋风看着沿河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家住自流井区伍家坝路的张玉琳老人,自小生活在釜溪河畔。最近一段时间,每到傍晚,她都要到文创公园散步。她说:“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看到了自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公园的落成,不仅让釜溪河有了更秀丽的景观,也为两岸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文创公园是我市首座滨河公园,北起水涯居、南接釜溪河复合绿道城区连接段,全长2公里,总面积7.5公顷,是一个集生态修复、文化创意、观光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带。自建成开放以来,便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半城青山半城楼”,一座座公园,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环境提升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80年代的自贡,只有三个公园,人民公园、龙凤山公园和张家花园。而今天的自贡,南湖公园、汇东公园、釜溪河复合绿道、龙湖公园、卧龙湖湿地公园、狮子山公园、文创公园……处处是醉人的绿,处处有动人的景。

2013年11月,自贡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等联合评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2014年1月,自贡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实施全域公园体系构建,建成18个综合公园、18个专类公园、143个其他公园绿地,实施了100条道路绿化、87座山体绿化和100个景观节点绿化,让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与此同时,建设亲水空间,打造水景形态,着力构建山水环绕的城市景象。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绿地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初步构建起园城一体、情景交融、诗意栖居的城市新形态。

一条老街记忆一座城

“一条街是一段历史,一栋房就是一个故事……”在72岁的老人李云瑞看来,走进自流井区檀木林大街,就像穿越时空,看到了这座城市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李大爷自1976年以来就居住在檀木林大街。“过去这条街闹热得很哟!”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檀木林大街进入“鼎盛时期”,集邮市场、电子街、机电市场、服装街等遍布其间,商贾云集,百业兴旺,见证着自贡商贸繁荣的历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檀木林大街逐渐破败成为城市里难看的“伤疤”,昔日的繁荣成为人们脑海深处的记忆。

2017年,我市实施檀木林大街改造工程。通过实施临街32栋建筑物外立面整治,生命树、年代马车、恐龙幸福一家等城市公共艺术打造,梅西百货广场整体提升,街区照明系统设计,临街商铺店牌店招整体改造,行道树、地面铺装、沿街护栏的艺术提升,利用散布在建筑物间的空地打造口袋公园等工程,重新恢复街区“容貌”,找回城市记忆。

整齐划一的灰色外墙,井然有序的仿古墙砖、层次分明的门窗、清一色的青石路面……今天,这条曾杂陈着上个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老建筑的街道,已焕然一新。

“一条街,最能承载一座城市的记忆,在城市化进程中,让老街焕发新颜是改造的核心所在,也是对市民集体记忆的尊重。”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坚持综合改造与遗迹遗存保护、历史街区复兴、城市功能完善、生态修复相结合,加快推进光凤片区、贡井古城、大安旧城、釜溪东路片区、金钩湾片区、荣县“两河四岸”、富顺文庙西湖片区等城市棚改项目及板仓片区、东部新城沿滩片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

一条高铁加速一座城

喜悦,在这一刻迸发。

3月27日上午10时30分,四川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在现场热烈掌声和各种工程机械鸣笛声中,备受关注的成都至自贡高速铁路正式动工建设,标志着成自宜高铁全线开工。现场,欢呼声阵阵。

320万自贡人的高铁梦“照进现实”。无论是“常回家看看”,亦或想“多出去走走”,这条高铁,都将让自贡人的出行更加便捷。

成自宜高铁共分为两段。成都到自贡段长约176.9公里,成自段已经有一部分于2017年开建,就是长约7.84公里的天府机场段,以后从自贡坐高铁去乘飞机将大幅缩短时间;另一段是自贡到宜宾段,这一段与川南城际铁路的自宜段并线。成自宜高铁全线共设11个车站,分别是成都东站、成都天府站、天府机场站、资阳西站、资中西站、威远站、自贡东站、邓关站、大观站、临港站、宜宾东站,除成都东站是既有车站外,其余车站均为新建。

南向通道是我省地理距离最近的出海大通道。从线路上看,成自宜高铁可在宜宾与渝昆高铁并线,形成由成都至昆明的蓉昆高速铁路,直通云南;还可在宜宾接入成贵铁路并入全国高铁网,形成经贵阳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大通道,进而快速南下,直至通江达海。

近年来,我市抢抓南向开放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打造南向开放重要城市,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去年8月27日,自贡—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开通,四川南向出海的最便捷线路由此打通。

成自宜高铁的全线开工,将再次缩短自贡与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时空距离。经成自宜高铁,自贡将接入国家高铁大动脉,形成铁路与航空无缝接驳的多式联运体系,极大增强自贡作为川滇黔渝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承载能力,将加速自贡与周边贵州、云南、广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而充分利用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开放口岸,全面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环北部湾经济区、东盟区域协同合作。

感言

桥多了  路通了  城变了

□ 市民 朱胜国

我今年86岁了,小时候住在水涯居,也叫做“关外”。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的马路还是碎石路,两边是低矮的平房。是党带领着人民改变了这座城市。现在,桥多了,路通了,城变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马路扩宽成了大公路,两边的老房子拆了,修建成了绿树成荫的人行道;上游修建了“解放立交桥”,下游修建了“东兴寺大桥”;进入新世纪后,又新修建了跨越釜溪河的“水涯居大桥”。去年,这里还新建了“水涯晓渡”旅游景点,有市民休闲广场,有花园、儿童游乐场地,半山腰还有一条玻璃栈道。每天傍晚,“水涯晓渡”“水涯居大桥”和“东兴寺大桥”上的灯亮起来,和远处“二中索桥”上五光十色的射灯光芒交相辉映,璀璨夺目,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繁华景象。

说走就走  路不再长

□ 市客运站司机 李秋涛

23年前,我刚满30岁,满怀激情成为了一名客运司机。手握方向盘,二十多年如一日,在路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在路上见证了我市交通的巨变。

1997年,内宜高速内江至自贡段通车,我市实现高速“零”的突破,与外界的沟通开始进入了“高速时代”。内宜高速没通之前,自贡到成都要走大半天的车程,道路颠簸难行。通车后,成倍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我市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2年,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竣工,自贡到成都就更快了,只需要两小时。不仅仅是高速公路,如今我市道路路网四通八达,对于每一位出行者来说,“说走就走,路不再长”已成为现实。

前段时间,我在手机上看到新闻说我市第一条高速铁路——成都至自贡高速铁路已经正式动工建设了,我太激动了!未来,我们自贡人也将感受到高铁出行的快捷与便利,这是我现在最期待的事。自贡正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将迎来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记者手记

巨变的力量

“这70年,我们这座城市的变化、我们生活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这是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普通的市民说,回乡的游子说,客商游客也说。

历经70载,昔日棚户区如今高楼起,昔日“城中村”变身“城中景”,昔日工业遗址获涅槃重生……自贡实现了从一座老工业城市到宜居宜业宜品魅力之城的历史巨变。

巨变何以实现?是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使然,是因自贡人民的力量使然,也是因一批批奋斗在一线的城市建设者的推动使然。

自贡巨变,肩负着国家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奋力推动老工业城市振兴发展。这是自贡的初心,也是发展的动力。

自贡巨变,凝结着改革者的步步脚印:基础设施大推进,城市建设大发展,人居环境大提升,产业发展大起步。这是自贡发展的基础,也是写照。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定节点,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自贡这片热土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在发生,唯有众志成城、砥砺图强,才能充分汲取时代力量,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创造自贡更为美好的明天。

编辑:熊丹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