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精灵可爱的小小牟在家拿着筷子和哥哥玩耍时,不慎将筷子从嘴巴插入到左侧颈部软组织,近三分之一的筷子折断残留在口内。当时小小牟便出现口腔出血、流口水等症状,并哭闹不止。家长发现后万分焦急,立即送当地医院救治,当地医院告知该情况很紧急,让其迅速到上级医院就诊,几经辗转患儿来到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
分诊护士查看患儿后,立即启动口腔急诊绿色通道,接诊医生查体后发现患儿口内异物(筷子)从左侧舌下腺区斜向后插入口底组织,口腔内渗血明显,口腔外异物插入深度到达左侧颌下腺及左侧颈部。由于口腔颌面部存在大量的血管和神经。口腔科立即将患儿送至CT室,进一步完善CT检查判断异物与颌面部血管神经的位置毗邻关系,但因患儿年幼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才能完成检查,接诊医生林方梁立即启动院内多学科协作MDT机制:麻醉科主任唐国强检查患儿后评估其尚有插管麻醉条件,但患儿静脉给药镇静后有发生喉痉挛的可能,窒息死亡的风险性较大,MDT团队考虑到患儿口内异物为木制筷子,插入口内异物尖端形态应为圆钝状等特征,综合讨论后决定直接将患儿送往手术室行急诊床旁B超检查下的口内异物取出术和探查术。
手术历时半个小时,很顺利。小小牟慢慢苏醒,同为孩子母亲的医护人员王世欣一直守在孩子身边,因为孩子有些躁动,她轻轻地抱起孩子,小女孩在她怀里睡得很踏实。
小小牟现在恢复情况良好,筷子离要命的区域不到一公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危险防不胜防,好习惯就是更安全。这个意外的背后,其实是缺乏安全的警示教育,更缺乏的是一个生活上的好习惯餐桌上有很多规矩,越早给孩子立下越好。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吃有吃相”,不要在满嘴食物时说话既没有吃相又不雅观,还容易呛着噎着,很不安全。吃东,西、喝汤时尽量不出声,吃饭或喝汤时,鼓励孩子细嚼慢咽,不故意吧唧嘴巴或发出声响,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培养他优雅的用餐习惯。不要挥动着餐具指人,孩子天生爱动爱玩,吃饭时喜欢摆弄筷子或叉子,但这是既危险又不礼貌的行为。告诉孩子,餐具是用来进餐的,而不是用来玩的或者指向别人的,这样也能有效避免筷子插入咽喉部和眼部。(杨弘毅)
编辑:陈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