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脱贫奔小康 残疾人范水英一家6年大跨越

2020-06-10 19:13 自贡网

0

分享

6年前,欠银行贷款10万元、欠大姨子7万元、欠岳父5万元,这三笔累计22万元的欠账清单,虽然时隔6年,但依然刻在聋哑一级残范水英与丈夫黄永林的脑海里。

6年后的今天,还清了全部借款贷款,目前不仅银行里还有10多万元的存款,而且猪圈里、羊舍里还有价值约70万元的42头猪、312只羊子。

大女儿大学毕业工作了,小女儿吃穿不愁快乐上学。6年前的建档贫困户,在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下,在夫妻俩的勤劳打拼下,从贫困到脱贫,从脱贫到小康,6年实现了“意外”的大跨越,脱贫的喜悦绽放在他们的脸上,幸福小康的生活正向这个家庭疾步走来。

因残戴上贫困帽

今年49岁的范水英,因为又聋又哑,评为一级残,是荣县乐德镇筲箕嘴村15组“嫁不出去”的女人,后来找了一个本镇的上门“憨老公”黄永林。

因为范水英聋哑,丈夫黄永林既要家里家外忙碌,还要照顾她。结婚后,夫妻生下了两个女儿,有了欢乐但也增加了生活负担。对于范水英这个家庭,虽然经济不宽裕长期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状态,贫困帽子一直戴在他们头上,但夫妻俩贫穷不潦倒,勤劳努力一直伴随着这对苦难夫妻。

种地、养猪、养羊啥都干,可增收致富总是与他们失之交臂,大女儿读高中了、小女儿上小学了,但这个家庭不仅依然一穷二白,而且还因养猪连年亏本累计欠下22万元像天文数字一样的债务。

2014年,史无前例的脱贫号角在祖国大江南北高亢奏响,渴望脱贫的范水英一家看到了脱贫的曙光,她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脱贫的步伐,从这年开始迈出。

施策摘掉贫困帽

范水英虽然聋哑,但她与丈夫黄永林心里十分清楚,而且令他们终生难忘,那就是点燃脱贫希望的三笔“巨额”产业扶持资金。

2016年,第一笔5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强烈地激发了范水英夫妻俩发展养羊的热情,虽然在欠债22万元没偿还的情况下,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横下一条心,再次向银行艰难地贷了5万元,在山坡上建起了一栋300平方米包括“运动场”在内的标准化羊舍,也再次找亲戚借款购买小羊30多只,10月份羊房迎来了第一批主人入驻。

令范水英夫妻俩没齿难忘的,还有县、镇畜牧技术人员的一对一技术指导。黄永林说,政府给了他产业发展的钱,技术人员给了养殖的“法宝”,一只母羊能生3至4个小羊的高繁技术,过去听都没听说过,但畜牧站的老师们把技术教给他了,而且也成了现实,生得多管的好,才有了今天的效益。

第二笔产业扶持资金,是2017年“走进”这个家的,“无缘无故”的15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要落户黄永林家时,夫妻俩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15万元真正到这个家庭时,夫妻俩更是信心百倍,按黄永林的话说,如果不发展好就愧对党和政府、愧对帮扶的干部们。于是,当年600平方米的羊舍迅速建成并投入使用。

第三笔,那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入户产业道路。2018年,120米长3米宽的水泥路,一头接村道一头连养殖场,解决了运输难的大事。

羊舍建起来了,羊儿饲养起来了,脱贫的曙光就在这里昭示。从此,夫妻俩以羊场为家,起早贪黑精心照料着这群希望的种子。

2017年,第一批商品羊卖出,收入6万多元;2018年,第二批70多只商品羊卖出,收入11万多元;2019年,第三批267只商品羊和小羊卖出,收入33万元,3年时间卖羊收入就达到了50多万元。

50多万元是这对勤劳夫妻的全部吗?不是,夫妻俩还“暗度陈仓”,山脚下那不起眼的房子里,还有一窝“宝贝”。离羊圈约100米的山脚处,还有一个年出栏300头的猪场。黄永林翻开出栏记录介绍,2016年出栏肥猪142头,2017年出栏肥猪200头,2018年出栏肥猪220头,2019年出栏肥猪270头。黄永林说,“2019年虽然有的地方遭遇了非洲猪瘟,但畜牧技术人员指导防疫后,我的猪场一头猪儿都没死,加上价格高,大赚了一把,270头肥猪的纯利润就有70万左右。”

黄永林多次满含热泪地说,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镇村帮扶干部无微不至的帮助下,在畜牧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且除了女儿读书及家庭平时开支用的,原本还有40多万元的存款,但因小女儿去年患病住院花了20多万元,“目前还有存款10多万元,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勤劳叫做起早贪黑

身残志不残,夫妻齐心,勤俭节约,起早贪黑,这四句话是乐德镇分管扶贫工作的人大主席虞萍给出的评价。而筲箕嘴村第一书记林玲则说,每次到这个家找他们,只有两个地方,那就是劳作的地里和闹哄哄的猪羊圈舍里,睡午觉对于这对夫妻是一个奢侈的词。

黄永林则说,“理解不到勤劳的意思,但只晓得早起晚睡,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半睡觉,一天长达18个小时的劳作就这样365天的重复着,每天只有6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其余光阴不在羊圈就在猪圈,不在喂料就在打扫圈舍,不在割草就在种地,没有安逸地耍一天。”

周边村民们有一句共同评语:这个家庭的贫困帽子,不是靠政府出钱摘下来的,而是靠两口子累死累活拼命脱下来的。

不管是干部的评价,还是群众的评语,事实才是真理。流转土地包括自己的责任地在内一共30亩,20亩种草养羊,其余的种植玉米、高粱、还有少量的水稻,地里的活全靠夫妻俩,不难想象需要多少时间去劳作;两栋羊圈目前存栏310多只羊子,割草、扎草、给料、打扫卫生,这些日复一日的工作得靠夫妻两把手;去年出栏肥猪270头,喂料、打扫卫生、母猪产仔等等,也需要夫妻忙碌……

这么多繁重的活计,这么多复杂的管理,这么多重复的工作,不得不让小女儿跟着睡在羊舍旁的两间生产板房,夫妻俩的早中晚三餐,都是挤出时间应付。“一年中,在特别忙的时候,也会请周围的建档贫困户和一般邻居帮忙,大概请人干活100多个工,是要付劳务费的,其余的活路完全是我们两口干。”黄永林说。

不难看出,从债台高筑到逐年偿还债务,从还清贷款借款到有存款,每一分收入都沾满了滚烫的汗水。虽然条件改善了,但夫妻依旧十分节约,黄永林那条破旧的短裤和破旧的汗衫见证,一年两套100余元的衣服就是购衣支付,勤劳、勤俭,是范水英夫妻脱贫的底色。

■记者手记

11点30分,烈日高照,阳光火辣,头发花白的黄永林结束采访,驾驶三轮车向山坡牧草地里驶去,他还要去割草,汗珠从额头那道道深深的皱纹里钻出来;厨房里窜出一股青烟,那是聋哑妻子在做午饭,白米饭、炒豇豆、煮茄子就是他们的午餐,妻子挥挥手向我们告别,脸上总挂着不屈的笑容,据说她小时候读残校时拿过全市400米长跑第一名,祝愿范水英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也拿出儿时的体育精神奋力拼搏勇夺第一。(特约记者 蒋兵)

编辑:冉华阳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