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月,沿滩区黄市镇回龙村纪检委员周四琴到红旗村17组何伯钧家里进行入户走访 羊丽萍 摄
“1月中旬的村民代表大会,我们公布了太源村1组2019年项目收入626618.96元,总支出43971元。今天,我们公布2020年1月至5月资金收支明细和重要事项……”
近日,沿滩区邓关街道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太源村1组二季度村民代表大会如期召开。1组组长拿着账本,向村民代表一一公布上季度村组收支明细,无论是“芝麻绿豆”,还是村里的大宗开支,村民不仅可以同步核对数据,如有疑问还可向村干部“讨个说法”。
当天现场,村纪检委员宗世良和3名村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既公证监督,也收集问题、调解矛盾、作廉洁宣传,确保唱票公开不走形式不走样。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过程中,组务监督是规范农村基层干部廉洁用权、廉洁履职的“防火墙”,也是乡村治理组合拳中的有效一环。2019年9月,沿滩区108个村、21个社区全覆盖设置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配备主任129名、成员415名,实行村级纪检委员、监察联络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三位一体”同步建设。村级纪检人员既是监督“探头”,还逐渐拥有了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工作督导员等多重身份。通过列席村“两委”有关会议、定期督导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拓宽监督渠道,掌握第一手廉情,及时发现问题线索,规范村干部用权。
然而随着工作深入,村(居)务监督遭遇了一道“瓶颈”。
原来,各村(居)监督委员会多由当地党员、群众代表组成。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当监督对象均是“地邻”熟人,有些甚至是亲戚,监督委员会成员难免囿于人情圈、朋友圈,监督工作也打了折扣。
为破解村级监督力量薄弱、“熟人”监督难、“各自为战”等问题,沿滩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异村联动互查”模式,由乡镇纪委统一调配,按照“异村交叉、一次一授权一组合”的原则,实行片区内或片区之间交叉监督检查。
同时,整合村级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监督力量,通过入户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围绕村级财务、干部作风、政策落实等领域,发现重大问题线索及时移交乡镇纪委。
“周幺妹,你又来了呀?年前跟你反映的问题解决之后,大家都说以后有啥子事情还找你!”让黄市镇丰光村13组村民刘忠琴称赞不已的“周幺妹”,正是近日来回访的黄市镇回龙村纪检委员周四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去年,刘忠琴第一次见周四琴时,完全是另一种态度:“你跟村里的人熟不熟嘛?这事你管得了不嘛?唉,跟你说了估计也是白说……”
当时,刘忠琴家门前的沿黄路是黄市镇通往沿滩城区的主要通道,道路扩宽黑化工程自2018年动工,到2019年夏天仍未完成,给当地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刘忠琴好几次想向村里反映问题,但碍于人情,只好把想法隐藏在心里。2019年10月,刘忠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第一次来走访的周四琴谈起此事。这名来自“别村”的村纪检委员却将此事放在了心上,在笔记本上一一记下之后,周四琴及时将情况向上级汇报,经多方协调,停工多时的沿黄路工程很快复工,于2019年底全线通车。
无独有偶,黄市镇回龙村与九洪乡交界处的正月河桥修建工程,多年来是一直当地村民关注的出行问题。黄市镇回龙村7组的村民钟益聪表示,自从把问题反映给其他村的纪检委员后就不同了,正月河桥很快开工修建,“现在,我们的村干部还经常下组入户,热情细致,让人感觉不一样了。”钟益聪说道。
既避免同村干部“打让手”,实现了村纪检委员“敢问敢记”;又让老百姓“安心反映”,对村组干部起到震慑作用。自黄市镇、邓关街道开展“异村联动互查”试点以来,村级监察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监督检查实效性明显提高,两镇(街道)开展异村联动互查6次,收集民情民意138条,查找问题36个,督促整改问题36个,问题收集率增加约50%。目前,“异村联动互查”工作模式已经在沿滩区其他乡镇(街道)陆续铺开,把监督送到农户的“家门口”。(沿滩融媒)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马莉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