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双河村,离县城约50公里,离镇政府约17公里。地上长茅草,山中林飞鸟,喊人靠吆喝,出行靠双腿,一穷二白,借钱过日,这就是双河村2014年“破格提拔”为全县32个贫困村的主要元素。
时隔6年,一条条蜿蜒平坦的水泥路穿越翠绿的田野从山外向山林深处延伸,这是一条承载脱贫使命的致富之路;一个个建在山巅的蓄水池山坪塘碧波荡漾映日藏月,这是一串肩负农灌使命的“日月潭”;一坡一湾的绿茶吸苍穹之灵气纳天地之精华,这是鼓起农民荷包的支柱产业;一栋栋拔地而起掩映在丛林深处的洋房,那是双河村脱贫攻坚成果的见证。
今非昔比,6年脱贫攻坚,双河村突破了无一寸水泥路、无一户引资企业、无一处漂亮洋房、无1000万元存款、无宽带网络“五无”目标,脱贫攻坚让双河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
图:茶园一角
脱贫摘帽先修路,1000万元项目资金为“破零”兜底
2014年前,一条不足4米宽的泥巴道路,就是双河村19个组1700多个村民的唯一出行路,雨天人难行晴天车难行的日子,让双河村百姓今生难忘。要改善交通条件,对于一穷二白的双河村来说,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双河村百姓期待已久的脱贫“高速路”建设迎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2016年1月,从场镇至村委办公室的6 公里村道,在老百姓见证下一寸一尺的浇筑成了水泥路,从此打破了双河村水泥路为零的记录,通车那天,道路上响起了热烈庆祝的鞭炮声,笑声、欢呼声、鞭炮声回荡在山谷间。
![]()
图:村道道路
为了打通断头路,形成绕村环线,在帮扶县领导、帮扶单位的不懈努力争取下,村道、组道、便民入户路建设接二连三,截至2020年5月底,全村累计建成4.5米宽水泥路17.2公里,建成3米至3.5米组道水泥路9.3公里,建成1米宽入户便民路7000多米,19个组除两个组没有水泥路外其余全覆盖,总投资约1000万元,这笔天文数据的道路建设资金就这样铺在了全村的每一寸道路上。
路修通了,带来的变化是,2014年前全村无一辆小汽车,如今有了200多辆;2014年前全村只有10多辆摩托车,如今有了100多辆;2014年前因交通运输难,改造房屋寥寥无几,道路修好后村民自发改造房屋的有200多户。
![]()
图:村民新建的新房
建水利通命脉,农网改造光耀山村
发展产业,离不开水利的保障,山高水缺,制约着双河村产业发展。2014年以来,通过不断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在全村茶叶产业重点生产组新建了山坪塘9口,蓄水量达到3600多立方,新建100至200立方蓄水池18口,蓄水量约2100多立方;并在茶叶重点生产的8个生产组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安装水、肥、药一体化的喷灌管道10多公里,灌面达到1500余亩。
农网改造光耀山村,800万惠民工程暖民心。说起双河村昔日的用电,9组村民蔡光华形象地举了两个例子,如果一个组有一个户用了电饭煲煮饭,全组各家各户的电灯立即变红,100瓦灯泡不如蜡烛亮;如果全村有一户人用了电动机抽水,所有电视机屏幕上下“跳舞”。因为,那时全村只有两台20、30千伏安的变压器,小马拉大车怎能不吃力。
![]()
图:增减挂钩新房
脱贫攻坚战役期间,电力扶贫的光芒照耀了“遗忘”的双河村,去年,争取农网改造资金800余万元,对全村所有的高压、低压线路进行了彻底改造,新安装了13台100至200千伏安的变压器,从此让双河村的灯亮起来了。电动抽水机、打米打粉机、空凋、冰箱、洗衣机等生产电器和家用电器设备一夜间猛增。
村党支部书记蔡良益说,如今不管哪家用任何电动设备,对邻居都概无影响,党员点赞百姓高兴。有了电,移动、电信、联通网络也纷纷入驻双河村,昔日收看电视的锅盖换成了宽带,近100户村民玩起了电脑,有30多户村民通过网络卖起了土鸡土鸭和生态茶叶。宽带进村,让双河村百姓玩起了新时尚,开启了百姓的新生活,闭塞的双河村人民足不出户也能关注世界的精彩。
![]()
图:建档贫困户蔡雪芳茶园
路通水盈基础强,5000亩茶果破土生
路通运输不愁,水满灌溉无忧,脱贫励志干劲铆足,借力打力帮扶有力,“天时地利人和”双河村脱贫摘帽沐浴春风。
7组建档贫困户蔡雪芳,2014年前仅有2亩老茶园,通过这几年的帮扶新发展,如今有10余亩茶园,2019年光茶叶收入就达5万多元,2020年虽然受疫情和干旱影响,但也收入4万多元;9组57岁的建档贫困户蔡光华,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茶园面积扩展至30余亩,去年卖茶叶收入10多万元,今年也收入近10万元。蔡雪芳、蔡光华仅是双河村发展茶叶产业增收脱贫的缩影。目前,全村通过改良和新发展累计茶园面积达到3200多亩,其中有2000亩是脱贫攻坚以来新发展的,目前都已投产。
![]()
除了茶叶,双河村因地制宜发展了优质柑橘2000多亩。昔日的茅草地,今天变成了“绿色银行”,去年和今年光茶叶收入一项,村民就收入了2000多万元。产业发展、加上外出务工挣取劳务费兼容,双河村百姓2014年前靠贷款过日子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截至2020年5月不完全统计,全村村民累计存款1500多万元,47户贫困户中75%有存款,多的如9组蔡光华存款15万元左右。从贷款过日到存款达1500万元,双河村百姓的脸上露出了“破零”的笑容。
脱贫增收,双河村百姓想到了居住条件的改善,在镇村的努力下,投资约1500万元的四栋51套增减挂钩洋房拔地而起,目前已经完成了主体外墙装修正在实施水电气宽带等附属工程,9月底村民就将入住。靠勤劳脱贫增收的建档贫困户蔡雪芳、林禄昌、陈玉容等也在这里有了一生没想到的新房。双河村实现了集中建“洋房”从无到有的跨越。
![]()
图:新发展的柑橘
筑巢引凤来,3.5亿元打造农旅产业
平坦的道路,蜿蜒盘旋,山路十八弯在这里优美如画,茂密的丛林,生态的环境,昔日的贫困村今天引来了上亿元的投资商。站在双河村海拔600米的山巅上,可谓一览众山小,不仅可以俯视云蒸霞蔚、绿意葱葱乡间田野、民居小宅,而且可以极目遥远的他乡,眺望无尽的绵绵群山,千姿百态的自然美景,尽情呼吸城里无法享受到的清新空气,令你心旷神怡,遐想万千。此地,就是乐山投资商3至5年分三期计划投资近3亿元打造的农旅示范基地,公司名称为荣县长山镇天禾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这里的村民将来要吃“旅游饭”,这不仅是全村人民做梦都想到的“天方夜谭”,更是帮扶县领导、镇村及帮扶单位不懈努力的结果。去年开始,公司流转土地、荒山、林地约3000亩,近10台大型挖机开进了昔日宁静的山谷,日夜不停开荒造土、栽树育花、修路造景,目前已经投资近2000万元,栽下了柑橘、李子、桃子等7个品种的果树500余亩,新建观光、产业道路近15公里,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大幕就已在双河村开启。
从去年至今,公司雇佣当地村民就地务工干活,一般民工每天70至80元,技术工每月近4000元,当地村民已经在公司挣取了200多万元的劳务费。
5年的打造,这里将变成集观光、采摘、民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世外桃源”式乡村旅游胜地。预计5年的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万人次,年均收入达到3000万元。使双河村实现资源便财源的历史转折,也让双河村再实现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特约记者 蒋兵)
编辑:钟小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