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富顺县琵琶镇青山村二组倪吉英的丈夫因肝癌去世,欠下了6万多元债务,留下了80多岁的公婆,还有一个不到2岁的孙子。她自己有风湿病,公婆身患高血压、类风湿、肺气肿等慢性病,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更加贫困,生活的全部重担压在了这个农村妇女的肩上。
说起倪吉英一家,帮扶责任人曾红感慨道:“我第一次入户时,倪大姐不冷不热的,一家人住在黑漆漆的土房子里,屋顶还漏着雨。为她量身定制的产业发展计划,也被顶了回来。”
琵琶镇党委政府经过综合研判,认为倪吉英的状况既是收入困境,更是思想困境,要真正把这家人扶起来,就必须从改变思想观念入手。自此,镇上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主要负责人隔三差五到她家嘘寒问暖,驻村农技员每月到访指导农技,帮扶责任人每周入户宣传政策、鼓舞斗志。几个月下来,倪吉英又动起来、笑起来了。
现在,桃子、梨子、李子、香蕉、猕猴桃、茶叶、土鸡遍布房前屋后的山岭,曾经的“荒草山”已经变成了“花果山”。倪吉英几年如一日,上午在地里干活,下午在路边卖果,晚上在家孝敬公婆,从不叫苦喊累。2017年,一位韩国客商被倪吉英自立自强的故事深深感动,特意委托她收购青山岭丰富的蕨菜,两天之内25吨蕨菜漂洋过海到了韩国人的餐桌,也为倪吉英带来了25000元的“意外”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也从2014年的2247元,增长到2019年的6199元。2020年,倪吉英的产业将再获丰收,家庭人均年收入有望突破8500元。她也被评为了县和镇的脱贫示范户。
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缺一不可,个人致富更需带动大家致富。为此,琵琶镇坚持党建引领,聚力志智双扶。制定并全镇推广村规民约,好吃懒做、卫生脏乱、大操大办、打牌赌博等农村顽疾纳入了整治范围,农村整体风气为之一新,金竹村被评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趁势而上,该镇在全镇开展了“三个一” 脱贫攻坚感恩行动:培训一批“带路人”,提升全镇332名扶贫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评选一批“领头羊”,选树20名铭记党恩、勤劳致富脱贫示范户;达成一批“微心愿”,镇村干部俯下身去化解759件群众的烦心事。
现在的倪吉英,是镇上的文明讲习员和脱贫攻坚宣传员,经常出现在“我的脱贫故事”巡回宣讲活动上,和村民一起“谈变化、感党恩、话未来”,激励和带动了一大批群众不等不靠脱贫奔小康。(邹龙祥 许鹏 曾凡川)
编辑:熊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