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富顺县东湖街道楼台村。前一晚的雨水洗去了尘埃,空气中一片清新。脱贫户林甲芳家门前,几十只鸭苗、土鸡正在悠闲地散着步。
“林婆婆,您好!我们到您家了解一下扶贫工作。”派驻东湖街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突击队的队员来到林甲芳家时,她正在准备鸡鸭的食料,那双布满褶皱的双手异常显眼。贴在门口的2020年帮扶明白卡上显示:“家庭户籍人口1人,实际建档立卡1人”“养鸡50只、鸭100只”。这组信息让人“吃惊”,没想到眼前这个身体瘦弱、头发花白的婆婆竟然能独自喂养那么多家禽!
两年前,林甲芳的老伴、大儿子先后因病去世,小儿子因患精神病常年住院,儿媳在成都务工,留下先天性视力残疾的孙女、孙子在家读书,由年逾古稀的林甲芳负责照看。
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位古稀老人。“只要是能挣钱的活儿,她几乎都在努力干!”村里人对林甲芳的印象就是勤劳肯干。“不肯干怎么能行,一家老小都要用钱!”林婆婆说,小儿子住院每月需缴纳360元费用,两个孙儿还要生活,所以她想尽一切办法努力挣钱。
除了鸡鸭等家禽,林甲芳还养了两头猪,是村里唯一的养猪户,每年靠卖猪也能挣一笔钱。在林甲芳离家不远的2亩地里,种满了红薯、大豆,高粱已经泛红,水田里大片沉甸甸的稻谷穗吐露着丰收的喜悦。而借助楼台村天然的螺蛳、生姜等产业,林甲芳冬天寻螺蛳,夏天挖仔姜,空余了还摘花椒、采桑葚卖钱。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路面湿滑不好走,上午林甲芳就在家做了点农活,“要不然我现在就在外面挖仔姜了。”林甲芳说。
谈到目前生活上的需求,林甲芳表示现在扶贫政策越来越好,低保、残疾、购买鸡鸭补贴等措施她都很满意,好生活越干越有盼头。“感谢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还有平时大家都帮我,真的很谢谢你们!”林甲芳眼泛泪光,“政府帮我,邻里帮我,大家都帮助我,我不能只靠别人,更多的还要靠自己,相信只要肯干,我也能富裕起来。”因为林甲芳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挣钱养家,村里人都很愿意帮她。在林甲芳老伴和大儿子去世的时候,村上自发捐款5000元帮她渡过难关。
林甲芳每天起早贪黑,一直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奋斗着。她说自己不识字,家里养的家禽都是村上帮她购买的,养大了再帮忙出售。前不久,林甲芳刚卖了一批鸡鸭,挣了大概500元。现在,她还想再多购买一些鸡苗、鸭苗来喂养,进一步增加收入,创造自己的小康生活。(记者 郑鑫玉)
编辑:陈翠
责任编辑:熊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