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讯(记者 罗乐)7月21日,小雨不断。晌午已过,荣县旭阳镇文昌村略显狭窄的乡道上,一辆五菱荣光面包车避过坑洼路面,往县城方向驶去。车内,一大堆鲜货挤满两排座椅和脚垫,并随着车厢的颠簸上下起伏。
![]()
“棠梨84斤、小米辣240斤、土鸡蛋210个、鸭子12只、鸡兔各4只……总价2510元。”虽然饿着肚子,但驻村干部王雪松不敢开快车,生怕把鸡蛋磕破。这些农产品品质优良,尤其是家禽家畜,吃着玉米粒、青饲料长大,是王雪松挨家挨户串门收来的。
![]()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不便、销售渠道单一是制约文昌村种植、养殖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如何实现“以购代捐”常态化,持续激发村民以劳动增收、有尊严致富的内生动力?王雪松动起脑子,迈开步子,化身成一名不挣差价的“贩子”。
4组脱贫户刘地平勤劳肯干,一年到头来,油菜籽、水稻、玉米、辣椒等农作物的产出相当可观。当天上午10点,王雪松的面包车准时停靠在院外。装袋、过称、结账……240斤小米辣最终以每斤4元的单价成交。由于价格美丽外加“现过现”,刘地平对王雪松非常欢迎。而在王雪松看来,“以购代捐”鼓励大伙儿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大大提升了脱贫攻坚质效。
![]()
6组脱贫户郝崇森不仅把自家豢养的鸡鸭兔卖给王雪送,还“打整”王雪松从其他农户家里收来的家禽家畜,干起了屠宰加工的副业。“每逢过年过节,日工作量上百只,往往要雇人帮忙。”据老人讲,经他的手宰杀、去毛、去内脏后的白条,采用冰袋保冷,健康环保卫生,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揽货之后,去向何方?从荣县县城到自贡市区,王雪松的面包车一路开,一路停。去年以来,他与驻村工作组的同事们一道,以朋友圈营销、上门推销等方式,为“以购代捐”打开了不少市场,这其中既有单位食堂、路边餐饮店,又有亲戚、朋友。物美价不廉,既让食物链的两端各有所图,又让这条“以购代捐”产业链拥有了长久存在的价值。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购代捐”背后隐藏着“扶贫不扶懒”的理念,既帮助农户脱贫又不姑息懒人,促进了社会公平,让勤劳致富的好风气代代流传,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编辑:陈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