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场镇上的公共停车位不超过50个,其中含不少摩托车和非机动车位。今年停车位改造后,增加到90个。这个月,农贸市场周边还要额外布局20个。”9月14日上午,围绕化解“停车难”,自流井区荣边镇党委书记周怡如是说。
近年来,荣边镇加快推动小城镇建设,完善市政功能配套,增强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但由于建设用地极度匮乏,规划中的专业停车场迟迟未能“落地”。如何在现有土地上“做文章”?镇党委、政府绞尽脑汁想办法。
“既然没有整块土地可用,那么就让‘边角余料’发挥作用。”据副镇长段后超介绍,改造前,镇上还开展了详细的调研查勘,了解居民诉求,征求居民意见,并在不破坏绿化、不影响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环境的前提下,制定出相对最为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谓的“边角余料”,一是指道路两侧商铺前的开阔空地,一是指背街小巷里不规则但较为宽敞的人车共用道。前者通过保留树木、迁移花坛的方式加以改造,后者则视具体地形见缝插针地划出停车线。
正在现场引导私家车驾驶员泊车入位的自流井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飞龙峡中队指导员王宏杰参与了停车位改造的全过程。他告诉记者,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规划手段契合了精细化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一方面实现了闲置空间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又人性化地照顾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基本满足了场镇停车需求。(记者 罗乐 摄影 宋姿熠)
编辑:张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