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增收致富 村民有了“主心骨” ——记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廖家友

2020-10-27 22:01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记者 郑鑫玉

10月22日一早,在富顺县长滩镇青苔村,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干部们又开始了一天的走村入户工作,今年35岁的廖家友便是其中一员。廖家友目前是市教体局后勤管理指导中心一室主任、青苔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日前,他荣获“四川2020年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称号。

6年前,廖家友下派到该村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刚来时,他所面临的是村内没有学校、没有医疗点、没有村级阵地、没有产业支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等情况。“以前,村干部为群众办事就像‘打游击’。大家想找村干部办事,需要先打电话问在哪里。”廖家友说。

面对这种局面,廖家友积极向结对帮扶单位反映情况,租用当地群众的闲置房屋作为临时办公室,由富顺县教体局解决房屋租金,市教体局出资购买办公设备……经过简单的装修,青苔村两委终于有了一个“窝”。安顿下来后,廖家友和村两委成员一同思考村级固定阵地建设的问题。而后经过多方奔走,才最终落实了修建村级阵地的工作。2017年,党群服务中心、易地安置点、广场和舞台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廖家友主动担当竞选上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11月又被大家选举为青苔村主任。

针对“青苔无产业”的局面,廖家友立足实际、主动谋划,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了产业发展,廖家友把自己的私车当“货车”用,用市教体局赞助的2万元到外地拉回满满一车辣椒苗,免费发给贫困户以及其他愿意种植的群众。

在帮助村民种植辣椒的过程中,廖家友发现,由于每家的种植方式不同,很难达到农业技术推广和集中示范带动的效果,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变散户种植为规模发展,他提出:依托长滩镇沱江河沿岸多年种植蔬菜形成的基础优势,向青苔村内部扩展。为此,村里引进富顺县华云农业公司到青苔村11、16组流转土地120亩,建立青苔村蔬菜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同时打开泸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销路。如今,青苔村逐步形成了以蔬菜为主导产业,育苗基地、示范基地和营销队伍齐全,精确到订单生产的发展路子。目前,当地群众在基地的劳务收入每年可达20万元。其中,92户脱贫户发展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不折不扣落实脱贫政策的同时,廖家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贫困群众增收上。该村3组村民文惠梅自丈夫去世后,便独自抚养着分别就读高中和初中的两个儿子,日子过得比较困难。对此,廖家友帮助她的孩子办理了住校读书,并经常前去看望,使文惠梅可以放心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10组村民李寿炳因妻子常年患病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廖家友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关心问候,并鼓励他通过林下养鸡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增收。目前,李寿炳家年出栏跑山鸡1000余只,增收3万余元;11组的张学文夫妇年事已高,女儿还患有严重疾病,外孙读大学,一家四口的生活很困难。为此,廖家友到户核算收入后向相关部门申请提高他们家的政策兜底标准,并向他们提供小家禽和蔬菜种苗,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收入……在廖家友看来,政策落实能兜底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常态化增收才能解开群众的贫困难题。

2017年,青苔村完成脱贫摘帽任务,2018年全村10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那一年,廖家友的两轮下派服务期已满,但他并没有离开这个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扶贫是一个不能停下脚步的事业,村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在脱贫之后的巩固提升还需抓紧,后续措施和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跟上和完善。”廖家友说,青苔村确实是有困难户、困难群众,但没有懒人,勤劳、智慧、勇敢的青苔村村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小康梦。

编辑:熊丹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