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红薯粉条变“金条” 富顺赵化有个“粉条加工大户”

2020-11-24 22:18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记者 张才 摄影 宋姿熠

富顺县赵化镇了果村生产红薯粉条的历史久远,因其久煮不烂、不浑汤等特点被誉为“赵化三宝”(分别为万寿酒、了果粉条和鳌山腊猪蹄)。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扶持下,通过“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了销路,种植红薯和加工、销售粉条成了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要(货)的多得很。”11月23日中午,了果村4组53岁的村民刘登前从地里挖完红薯,来不及蹭掉黏在鞋底的泥,见到等候在院子里的记者一行人,以为是前来拿货的客户,连连摆手,称家里早就没有存货了。

院子里装在编织袋里的红薯码放成了一座小山,因连续几天大幅度降温和天阴,池子里沉淀的红薯淀粉还没有捞出、晒干,加工粉条的机器也停了下来,静候着阳光和风。刘登前认为不论是种红薯还是加工粉条,在一定程度上都得靠天吃饭,通过努力和想办法他吃上了这碗饭,不但吃得饱还吃得好。

据了解,刘登前加工粉条的手艺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当时全靠手工磨,一天能磨五六十斤红薯在村里就算得上是“勤快人”了,因此产量也不高,对家庭经济的贡献不过是等逢场天,背到集市上售卖后换些油盐。成年后,刘登前一心想扩大规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原料供应不足问题。于是,夫妇俩把边边角角的地都捡来种上了红薯,有村里人外出打工撂荒的耕地更是不放过,以至于后来“刘登前的地”遍布周围几个村组,面积达到了数十亩,红薯产量达到了二三十万斤。

刘登前最远的一块地在3公里开外,为了解决运输问题,早些年他养过马,最近几年村里的道路条件有很大改善后,他改用电动三轮车,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老一辈的纯手工被机械加工取代——洗红薯有滚筒,合上闸,一百多斤红薯短短几分钟就洗得干干净净,粉碎、过滤包括粉条成形等加工流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年产粉条超过了5万斤。按村民们的说法:“他们家半年(加工期)挣的钱,够在街上买一套房。”

加工量大了、销路广了,刘登前自己种的红薯不够用,于是他又转变思路,通过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红薯以及粗加工红薯淀粉,加工成粉条后进行销售。据了解,刘家三兄弟刘登前、刘登明和刘登才都是当地粉条加工大户,在整个了果村,类似的加工户则超过了20家,了果粉条年产量超过了30万斤,产品销往周边地市以及成都、重庆等地。

“尽管了果粉条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但要打造成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还有许多事要做。”了果村党总支书记陈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粉条加工作为村里的传统产业,目前加工点比较分散,生产标准不统一等,为此村里专门成立了集体经济公司,助力该产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通过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和盘活村集体资产,目前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加工厂正在建设当中。为了进一步打开销路、统一标准,当地政府特意请来了四川轻化工学院专家教授上门指导,改进了传统配方及生产工艺,为下一步从传统集市到通过检验“进入超市”作好了准备,另外村里还申请了“了果”牌商标,目前处于公示期。

编辑:马莉莎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