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沿滩区丰收村:产村融合 握指成拳 “小农夫”展现“大能耐”

2020-12-28 11:17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记者 罗乐

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劳动力少……尽管存在诸多无法回避的“先天不足”,但在丰收村“两委”的坚持和带动下,大丰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2014年呱呱坠地。

成立伊始,大丰收专合社便与众不同。在这里,不存在土地流转,不允许资本介入,每个村民以自有资产、资金、资源入股,供集体统一调配、集中使用,实现抱团经营、共享成果。

以市场为主导,走农旅融合之路。7年的卧薪尝胆,一条赏桃花、摘桃果、售农副产品、办农家乐的“十里桃缘”产业链初具雏形,千亩桃林一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

如今的丰收村,荒山变果林、竹林变广场,有组道入户、有路灯照明……抚今追昔,村支书罗声春感慨良多,至今仍对缺地、缺钱、缺人的窘境记忆犹新。

彼时,面对农村人口空心化带来的土地撂荒等问题,大丰收种植专业合作社果断引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入股土地实行田土一致,不分好坏、等次,只计算面积;将需改造的林地、山坪塘进行二次实测丈量,面积一并纳入农户确权面积;对所有土地确权确股不确的,以入股土地面积确定农户股份份额。”据罗声春讲,通过土地入股方式,不仅有效解决集体经济发展“缺地”难题,还开垦荒山、复垦撂荒地百余亩,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保障。合作社发展初期,为满足农资购买、外出学习考察、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龚全昌冲锋在前、敢为人先,带头捐(垫)资50余万元,以“穷则思变”的道理激励乡民改造桑梓。此外,还向上争取政府扶农项目资金500余万元,用于村道及产业道路铺筑。

65岁的“五保户”李运财既是合作社股东,又是生产小组长,对桃林进行包片负责。据他介绍,务工报酬按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计算,每天约40至70元。社员股东就近就地务工,一方面解决了“用工难”问题,另一方面让剩余劳动力“有处可去”。

挣的钱是本村的,不是外人的,是集体的,不是私人的,这让大家觉得只要产业发展好了,出地、出钱、出力都值得。

而在利益分配上,村集体与合作社约定:将合作社净利润的15%用于产业再发展、80%用于土地入股成员分红、5%用于合作社管理人员奖补。据统计,2019年,合作社净收益50余万元,户均分红收益5000至2万元。

编辑:王娉婷

责任编辑:马莉莎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