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蒋周德
“真金不怕火来炼,绳索刀斧摆在眼前也难动我的心半点……”6月25日,荣县戏剧家协会推出的大型歌剧《刘胡兰》在荣县中学大礼堂举行第14场演出,荣县富北学校、富西学校的900多名中小学生观看。至此,荣县城区所有学校都组织学生观看了该剧。
七旬老人半世纪的刘胡兰情结
“我与英雄刘胡兰的情结已经有近半个世纪。”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自贡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荣县戏剧家协会主席杨宗勋说。
杨宗勋曾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石河子市文化部门工作,后转业到库尔勒市文化部门工作。1975年初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办公室组建。“大庆办”负责人之一吕铭是刘胡兰的入党介绍人,她安排杨宗勋负责接待刘胡兰母亲胡文秀等一家七口人。杨宗勋因此对刘胡兰的事迹比大众了解得更多。
2019年深秋的一天,杨宗勋和荣县中学三任校长在一起喝茶时,谈到如何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排演歌剧《刘胡兰》。”杨宗勋脱口而出。他说,不仅毛泽东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邓小平、江泽民也为她题词。刘胡兰是唯一的党和国家三代核心领导人均为其题词的革命先驱。
杨宗勋在新疆时曾导演过话剧《不平静的海边》《报春花》、歌剧《夺印》等,调回荣县后,导演过话剧《荣县独立》《被控告的人》、歌剧《江姐》等。他还率领《江姐》剧组人员参加了大安区纪念江姐牺牲6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演出的该歌剧完整视频存放在江姐陈列馆。
排演歌剧《刘胡兰》得到了荣县关工委、荣县教体局关工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还被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列为重大文艺项目。
歌剧《刘胡兰》有3个版本。杨宗勋通过网络购买到“中央歌剧院版”剧本,又搜索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67年录制的“中央实验歌剧院版”的音频。他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聆听、记录该音频的唱词、台词。
30多名业余演员竭力做到“形似”
大型歌剧《刘胡兰》的唱词、台词确定后,杨宗勋开始物色演员。他先后在坝坝舞等群众性文艺队伍、中小学音乐教师、艺术类社会培训机构、幼儿园教师中寻找主演。最终,在北街幼儿园找到教师廖晓燕。
2020年12月,廖晓燕开始参与排练。因为没有学过表演,身段、台步、眼神等都得靠兼任导演的杨宗勋指导。“我学过歌曲演唱中的表演唱法,这种形式与歌剧表演大不一样。在杨老师的指导下,我尽可能强化表演的戏剧性。”廖晓燕说。
张文献曾主演《江姐》,有一定表演基础,她饰演刘胡兰母亲胡文秀。原来这一角色由别人扮演。演出前4天,那人出了交通事故,才由张文献顶上。她立即熟悉台词等,连煮饭做菜都在背诵。
张文献还辅导其他演员。她将《江姐》中江姐走上刑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演移植过来,指导廖晓燕排练“走向铡刀”一场戏,获得成功。
大胡子连长由公司老板王德平出演。他尽可能做到凶恶、狠毒,以衬托刘胡兰的英勇、坚强。
虽然没有报酬,每个人都坚持在每周日下午至周三下午集中排练。柳倩诗书馆的小院是他们的排练场,冬寒夏热。盛夏时节,院中因有几株桂花树,蚊子特别多,但大家都尽量克服困难,从不缺席。云南彝族同胞仓雪容,因随转业到双溪水库管理处工作的丈夫来到荣县。她在剧中饰演吕铭,在排练、演出期间,每天步行十余公里。刘月芳先是主演,找到更合适的廖晓燕做主演后,她甘当群众演员。她妹妹刘玉芳一人饰演3个角色。
“每一个人都是抱着对歌剧的热爱、对革命先驱的敬仰和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认真排练。”杨宗勋介绍说,考虑到都是业余演员,开展的是群众文化活动,排练、演出都强调“形似”。
文艺形式党史教育课受到高度肯定
荣县中学将大礼堂无偿提供给《刘胡兰》剧组使用,杨宗勋按照歌剧表演的舞美、灯光等要求进行了重新装置。
5月19日,《刘胡兰》进行试演,邀请县委、县政府、县关工委、县教体局关工委等领导观看。5月24日,进行首场正式演出,观众是荣县中学的上千名学生。
“荣县一中包了9辆大巴车将学生送到剧场,一路浩浩荡荡,蔚为壮观。这种景象只在纪念吴玉章诞辰110周年出现过。那天,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话剧团在荣县演出时,荣县双石中学(现荣县玉章中学)送学生到县城。”杨宗勋回忆说。
市关工委执行主任邱德峰、常务副主任王光宗、秘书长邓科观看《刘胡兰》演出后,对荣县戏剧家协会结合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排演一出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舞台艺术作品给予高度肯定,并表示,这是关工委工作的创新,对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市文联原主席刘蕴瑜、市戏剧家协会主席蒋刚观看后,对普通群众排演大型民族歌剧的勇气和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演员表演认真,演出效果超乎他们的想象。
“演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做好祖国新一代建设者。”荣县富北学校小学6年级学生陈宇航说。
待秋季学期开校后,《刘胡兰》剧组将下乡演出,给荣县全县各乡镇中小学生都上一堂文艺形式的党史教育课。
编辑:张驰
责任编辑:陈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