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大假,火红的阳光却坚守岗位,普照着荣县25万亩再生稻,催熟着每一粒稻穗。大假期间,记者沐浴金灿灿的太阳,走进新桥镇、双石镇、正紫、度佳镇等,用镜头记录着丰收的田野。
丰收的再生稻
新桥镇,是荣县再生稻生产重点镇之一,在该镇赶场冲村9组螺狮坝(小地名)看到,这片沿大公河岸边的成片再生稻田里,铺满了一张金黄色的地毯,走进田边一看,那吊弯了腰的稻穗长而饱满,如果不是镇农技员介绍,还以为是没收割的头季稻呢!哪里能分辨出是再生稻。“75、76、77……80,80颗一穗,这一片再生稻高产田快亩产680斤至700斤没问题。这里是全镇3000亩再生稻核心示范片。”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邓代春与副镇长一边数着穗粒颗数一边介绍。
镇干部和农技员在田边估产
镇党委书记伍祁君介绍,新桥镇蓄留再生稻有多年历史,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镇党委、镇政府把抓再生稻生产放到了粮食生产的重要位置,通过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头季中稻健身栽培、统一施再生稻促芽肥、统一头季稻收割后田间管理等,不仅3000亩示范片头季中稻迎来丰收,而且再生稻也丰收在望。通过核心示范片带动全镇蓄留的8700亩再生稻都呈现出丰收的景象。3000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500斤,全镇大面积亩产300斤。
“由于再生稻的米质好,煮饭更好吃,因而再生稻的市场价格比头季稻高,再生稻稻谷至少1.5元一斤。国庆期间,农户陆续开始收割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也深入村组指导农户抢抓晴好天气抢收,让到手的粮食颗粒归仓。”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邓代春介绍。据介绍,记者一合算,新桥镇8700亩再生稻,农户还要收获260多万斤再生稻,如果按1.5元一斤的市场价出售,农户可增收390多万元。
今年,荣县的再生稻像新桥镇这样的丰收景象到处可见,记者在观山镇农业示范园、双石镇示范片,度佳和正紫沿途,起眼便可以看到沉甸甸的再生稻,满眼便是再生稻书写的丰收画卷。
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邓榆千介绍,全县今年蓄留再生稻25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能达到300斤,总产在7500万斤左右,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3万亩,平均亩产能达到400斤以上。蓄留再生稻已经成为荣县农民粮食种植的习惯了,也是荣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之一。(蒋兵)
编辑:马莉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