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罗乐
今年4月16日,以“醉美茶乡·古韵南安”为主题的茶旅风情季活动在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开幕。从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村,到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再到产业振兴风生水起,7年时间,一洞桥村以“一叶”(茶叶)为抓手,以“三心”(红心、绿心、人心)为指引,赋能基层治理制度创新。今天的一洞桥村,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网络、家家有水电、人人有住房、学习有阵地……一个茶旅融合的幸福名村正向着新时代大踏步迈进。
荣县石笋沟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一洞桥村基地(摄影 廖志全)
“茶叶”富民助发展 三化推动产业兴
一洞桥村共有茶园面积约1.5万亩,鲜叶年产量达2500万千克,产值近1亿元。该村聚焦前端,与川农等科研院校合作,推广低产茶园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机修机采、立体种养等技术,茶叶质量从“低档”迈向“高端”;聚焦后端,培育黄金叶、牟芽青等茶叶加工企业9家,解决贫困户就业30余人,同时通过入股当地龙头茶企、与茶企合作安装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上。
产业先行、产村相融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治理的基石所在。村党委书记程天祥坦言,正是在自贡市人民检察院、荣县科技经信局、荣县行政审批局的对口帮扶下,一洞桥村找准了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实现茶叶种植面积以每年1000多亩的增速不断扩张,彻底改变了过去既无基础、又无产业、群众思想极其涣散的落后局面。
“红心”引领筑根基 党旗飘扬组织兴
茶业产业要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支撑、企业带动,更需要强大的基层党组织来保障和引领。该村强化党员干部培养管理,回引优秀农民工109名,发展成党员12名,从中选配村组干部3名。不仅如此,奉行能人治村理念,选任一大批想干事、敢担当、愿奉献的组干部,平均年龄从60多岁下降到45岁。
据村党委副书记石小倩介绍,通过“农民夜校”、三类书记讲党课、党员活动日等形式,村里请来各类“土专家”每月一次送“货”上门,集中讲授产业发展、法律法规、时事政治、家风文明等内容,确保村民们喜欢听、愿意听、听得懂、从中受益。
同时,开展“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居+企+贫困户”“党员+贫困户”、党员精准脱贫示范评选等特色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难点问题解决上的推动作用和工作落实上的督导作用。
一洞桥村茶叶种植基地
“绿心”建设重环保 村落宜居生态兴
一洞桥村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始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良好生态为乡村振兴支撑点,着力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
为了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村“两委”鼓励村民采取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要培肥地力方式,结合病虫草鼠害生物防治措施,各类农产品基地降低农药用量50%以上。
为了提升人居环境,全村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修建垃圾亭30余处,定期对园区进行杂草清除、垃圾处理。栽植行道树200余颗,安装太阳能路灯145盏,初步实现让村居美起来、亮起来的目标。
资料图片
“人心”凝聚促和谐 乡村治理文化兴
一洞桥村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一洞桥村人永远不做坏事,只会做感恩的事。” “守国法,立村规,一洞桥人个个遵;村委会,不独断,集体协商定了算。”2018年,该村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制定出286字村规民约,以此教化村民,让广大村民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村里设驻村检察官工作室,带头上法治课,组织协调解决村民矛盾纠纷;设治保委员,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基本服务,收集基层群众问题线索、所需所求;村“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该村自2018年创新开展“三评比”活动,先后评选出“卫生之家”、“产业之家”、“道德之家”185户次,并派发奖金近12万元,通过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营造人人争标兵的良好氛围。
编辑:陈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