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自贡燊海井烧盐匠:成为最后的“八分之一” 并爱上“与世隔绝”的时光

2022-01-17 22:21 自贡网

0

分享

自贡网记者 周姝 宋姿熠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清代诗人吴嘉纪一首《煎盐绝句》生动地描述了烧盐工人制盐的艰辛场景:烧盐匠走出草房,站在烈日下喘口气,这对于他们来说居然算是“乘凉”。

A21A2332-2.jpg

在全国,现在还“活”着的手工制盐作坊只有一个,它就是自贡市大安区的燊海井制盐作坊。

燊者,火烧于木上;海者,古井之卤水。水与火相淬,方得胜雪白盐。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法是燊海井制盐作坊中传承的一种古老的工艺,目前掌握了的仅有8人,在盐都自贡手工制盐盛况不复存在的今天,他们成为了历史的“复述者”。

1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燊海井热气腾腾的灶房内,只见在59岁的“烧盐匠”徐波身旁,紧跟着一位年轻的身影。“我今年5月就要退休了,但是这门技术要传承下去,八口烧盐锅八个烧盐匠。”徐波介绍说,这是他的徒弟彭贵强。

今年31岁的彭贵强曾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稳定”是他选择“烧盐匠”的主要原因。跟着师傅徐波学了一个多月的技术后,他现在已经能够掌握提清化净、转摸杂质、下渣盐、铲盐、淋盐等流程。

年复一年,无论冬夏,守在热气腾腾的灶房里,浓缩、烘干,那是一段纯粹得仿佛与世隔绝的时光。

对这门新职业,彭贵强一开始觉得很好奇,随后才发现它的辛苦和特别。彭贵强说,这是一种需要体力、吃得苦的职业,需要一个人扛起125公斤左右的盐袋,特别是在铲盐这一环节,一个人要从四口沸腾的锅内铲出近千斤盐巴,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

5V9A0355.jpg

“夜班尤其辛苦,从晚上6:30上到第二天早上6:30,共12个小时,凌晨三、四点是非常难熬的。”彭贵强说,就是通过他们的一把盐铲、一把盐瓢,这里每天能够产盐2000公斤。

“烧盐有些什么流程?”“这么滚烫的沸水,你不怕呀?”一名游客询问起彭贵强,看着他在热气腾腾的大锅四周穿梭,这名游客为他捏了一把汗。

A21A2384.jpg

“每天都有人来参观,眼里满是好奇,还有人对我竖大拇指。”彭贵强说,干了一个月后,不仅觉得力气明显变大了,还慢慢地开始有那么一点成就感、荣誉感。他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新时期的盐业工人,更是盐文化的传播者。

中午12点,彭贵强完成了他一天的工作。虽然每天与卤水、灶笼子、铁铲、烟子扁、盐竹包、磨盐扁等打交道,彭贵强却逐渐乐在其中,并从中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编辑:马莉莎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吴山冠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1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自贡报业大楼6F(军分区对面)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