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受权发布 | 中共自贡市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

2022-01-27 13:36 自贡网

1

分享

中共自贡市委
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
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

(2022年1月24日中国共产党自贡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深化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安排部署,着力破解“生态环境之困”“转型升级之困”,为再造产业自贡、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加快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厚植生态优势,中共自贡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全市上下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一)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守好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三)深入贯彻落实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途径,既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绿色福利,也造福子孙后代。

(四)深入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以系统思维考量、树立大局观推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五)深入贯彻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加快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法规体系,在抓落实和执行上狠下功夫,让制度法规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深入贯彻落实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优美生态环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治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主动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全面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贡力量。

二、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七)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系统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全面实施绿色发展“六大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聚力再造产业自贡,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加快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厚植生态优势。

(八)明确目标任务。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为引领,聚力建设节能环保装备聚集区、氢能装备制造先行区、川南化工新材料基地、国家级无人机产业基地、国际旅游城市,积极争创全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试验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奋力打造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空间均衡、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制度完善的美丽自贡。

——到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4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山水园林城市基本建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建成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50%,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绿色生产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

——到2035年,绿色低碳产业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55%,天蓝水清地绿的优质生态环境成为常态,绿色低碳领域基本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九)构建五大体系。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五大体系”,着力形成全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对策体系。

——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坚持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氢能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和文旅产业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主导,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无人机等新兴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补充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电力为主、天然气(页岩气)为辅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着力构建生态空间体系。坚持优化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生产力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统筹推进山水园林城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体系。坚持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保护相结合,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加快补齐生态功能和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区域、流域、行业、园区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区域联防联控、共建共治等环境治理协调机制,标本兼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坚持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弘扬传统生态理念和生态道德观念,建立教育培训、宣传制度体系,推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采购、绿色建筑,广泛开展绿色示范创建和资源节约行动,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新风尚,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

——着力构建生态制度体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实施培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行动

(十)做优做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建设氢能装备制造先行区,布局建设氢能装备制造园、氢气制备园区,支持东方锅炉等企业开展以氢能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先行示范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培育一批氢能综合利用方案提供商、核心设备供应商、投资建设运营服务商,建设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全力打造国家级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聚区,聚焦高效节能装备、污染防治与监测装备、新能源装备三大核心领域,支持华西能源、运机集团等企业打造具有规模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聚焦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氢能等新能源领域,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装备研制企业。

(十一)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及应用支撑产业。加快推进荣县、富顺、贡井等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强页岩气就地利用,发展以页岩气为原材料的精细化工和制氢产业。推动页岩气制氢装置开展工业化应用,开展氢冶金、氢用车研发,加快建设氢能应用示范城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支持研发氢燃料汽车电堆等汽车产业链核心关键零部件。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加快培育锂电材料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探索推进卤水提锂相关产业发展。深化与中国建材集团等合作,建设西部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兴储世纪智能微电网和全球总部基地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光伏电站、储能电站等项目建设。

(十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推动氟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川南新材料产业基地与富顺晨光工业园区互补互动,做强含氟聚酰亚胺、芳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业,打造全国氟材料产业重要承载地和集聚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聚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领域,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园区。加强与电子科大、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支持重点企业在自贡设立研发中心。发挥全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等优势,支持自贡航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推动无人机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航电系统等领域沿链聚集发展。

(十三)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文旅产业作为新的动力源,全方位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和全省“一核五带”文旅发展格局,擦亮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四张名片,提升红色文旅、乡村文旅、康养文旅等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独具特色文旅名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深入推进“彩灯+”“+彩灯”“彩灯进家庭进社区”,将灯会发展为夜消费场景的供应商,推动彩灯消费品走进千家万户。加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天府旅游名牌等品牌创建,着力提升自贡旅游知名度、影响力。

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十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创建一批国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单位,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建设数字化工厂,引导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构建特色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发展“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农业,支持荣县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支持富顺打造四川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升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医疗康养等绿色低碳服务业水平,支持西南(自贡)国际陆港申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

(十五)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持全面节约战略,做好产业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与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充分衔接,优先保障居民生活、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用能需求。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化新建项目能耗论证分析,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数据接入,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计量核算体系,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持续提高能效水平。落实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节能监察和监督执法。启动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重点行业企业低碳化建设工程。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

(十六)加大清洁能源利用推广力度。规划建设一批页岩气集输管网和外输干线,重点建设川气东送二线、威远—自贡—泸州页岩气集输干线管道等工程。布局建设天然气液化厂和储气调峰项目,规划新建一批车用LNG加注站。持续优化完善电网主网架,加快配电网升级换代,构建坚强的全域输电“双环网”。进一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持续推广工业生产领域电锅炉、电窑炉替代和油气开采领域以电代油。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政府部门、城市交通、专用领域应用,加快家庭用车电动化进程,完善充电桩、加氢站等配套设施。

五、实施构建绿色发展空间行动

(十七)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高质量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健全完善刚性约束和弹性调节相结合、用途管制为主、多手段并行的空间治理体系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落实三条控制线划定优先顺序,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重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逐步形成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大空间格局。

(十八)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让城市融入自然,试点依托山体水体建设城市“微公园”,争取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5平方米。推进城市生态绿肺建设,实施城市生态补水和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城市亲水空间,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探索建立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加大对文物及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等保护力度,防止破坏性建设,加强博物馆、陈列馆规划保护建设,加快《自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地方立法。

(十九)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特色村庄。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开展基层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行动和乡村文脉保护传承、最美古镇古村落创建行动。全面落实林长制,强化森林抚育和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5.4%。启动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加强荣县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强化湿地保护与修护。

六、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二十)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常态化、精准化综合治理,持续提升空气优良天数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建立预防性污染天气应对监管机制和管控清单,实施分区管控。全面推进VOCs(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建成集中喷涂中心。开展“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推行工业污染源清单制管理模式。加强柴油车排放监管和执法,强化施工、道路、堆场、裸露地面等扬尘管控,加大餐饮油烟污染、恶臭异味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秸秆全域禁烧,实施烟花爆竹全域禁燃禁放。

(二十一)打好碧水保卫战。认真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系统推进“一江两河”综合治理,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重点实施小流域污染防治攻坚,地表水国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加快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建设,推进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城市污水“零直排”,农村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十二)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科学实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提升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准入管理,依法开展重点污染地块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依法推行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细调查,推动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探索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高标准建设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争创国家级“无废城市”。

七、实施营造绿色文化环境行动

(二十三)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开展低碳公共机构、园区、社区、企业和商业等绿色创建,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统筹构建绿色、低碳、便捷、智能的现代交通体系,深化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行光盘行动,鼓励购买绿色家庭用品。严格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稳步提升绿色采购率。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建立城市节水统计指标体系。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

(二十四)弘扬生态文化。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编制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材料,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强化乡村、社区、园区、企业等环保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宣传。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多元共治机制,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一批环保社会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品牌。

八、实施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行动

(二十五)健全生态环境法治制度。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因地制宜出台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纵深推进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实行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加强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协调联动。推动生态司法与行政执法协同共治,推进资源环境类行政、刑事、民事案件多审合一,推动环境案件集中管辖与审理专业化,支持环境公益诉讼。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

(二十六)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完善生态环境资金投入机制,探索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领域。完善生态补偿和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二十七)完善绿色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在国土空间规划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同研究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度实施生态环境污染和环境应急区域联防联控,深化川南渝西地区合作,协同推进区域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共同编制实施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环保规划,共建优质生活圈。

九、保障措施

(二十八)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领导机构,强化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完善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各区县各部门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结合实际细化工作举措,协同联动、密切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十九)强化科技支撑。制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围绕节能环保装备、天然气(页岩气)、氢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针对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开展研究攻关,大力支持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发布本地区适用的重点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加快技术评估与交易体系建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三十)强化政策落实。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严格落实分类支持性电价政策,引导企业优化用能方式。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技术研发、新能源等领域税收及财政融资贴息优惠政策。鼓励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加快新能源、碳减排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引进扶持激励政策,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十一)强化督察考核。健全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在全市目标绩效综合考评中的权重,差异化设置并动态调整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优化完善环保攻坚督导机制。将督察考核工作与干部评价挂钩,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容错纠错机制,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编辑:冉华阳

责任编辑:张驰

编审:喻佳

热门评论1 条评论

  • 自贡网网友170526822022-01-27 21:34
    赞0

    政府工作报告咋还不发布呢?

下载自贡网APP,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6-2024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1240号自贡报业大楼 电话:0813-8220769 8220773 邮箱: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05号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220769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220770 电子邮箱:wcn@zgm.cn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12377 |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22077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