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1年底,四川巴尔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县流转土地的面积近1万亩,是我县流转土地经营面积最大的“地主”,从2010年在双石镇流转第一块土地至今的12年中,公司累计按时、足额兑付流转费、工资、分红款8000多万元,从未欠农民分毫。近日,记者走进“巴尔”流转土地所在地双石镇金台村,听干部群众的点评。

村民手拿兑现款点赞诚信
“4个人4160块钱的土地流转费,过年前就领到了,不差一分钱,12年来,每年都在过年前按时兑现,公司(巴尔)讲诚信。”虽然是年前的事情,但记者采访时,双石镇金台村3组村民曹瑜依旧沉浸在领钱的喜悦情景中。她说,土地流转了,我就在村里做网格员,每个月还有1600元的收入,照看了父母和子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曹瑜,是将流转土地给四川巴尔农牧集团后又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受益村民之一。

金台村14组的曹本清,将4亩地流转给“巴尔”后,又进入“露天车间”当临时工人管理果苗等,每年领取约2万元的工资。“我年龄大了,外出打工没人要,就在家门口帮‘巴尔’务工挣钱,安全又方便,而且每个月按时兑现。”曹本清很满足。
金台村6组60多岁的程志育婆婆高兴地说,“过年前,我领了4400块钱的流转费,还领了(资产收益扶贫资金、资金入股保息)分红款,还有一个月的工资980多块钱,公司(巴尔)耿直,从来不欠账。”程志育说起领钱的事情,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镇村干部口述实事赞美担当
“我们村与巴尔集团打交道整整12年了,不仅在土地流转费、村民务工费、入股分红款问题上,从来没扯过一次筋、赖过一次账,而且村上群众的子女读书或家庭困难的,公司主动解困,累计向近100户捐助资金60多万,为村委解难,村干部和村民都由衷地点赞‘巴尔’是一家有担当和负责的企业。”金台村党总支书记吴忠荣、副书记李海斌这样说。
李海斌介绍,金台村累计流转给“巴尔”的土地是2400多亩,涉及农户600多户,流转费每亩800元,在临近村是最高的。仅2021年,公司兑现流转费、村民务工工资及资产收益扶贫资金、政府农业生产性投入资金入股保息两项分红款共计32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公司经营,然后“腾出”了1700多个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取近1亿元的劳务收入,从而使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8万元以上。

“公司在我镇流转土地多年,发展生猪养殖业和种植业,吸纳当地近100名村民就地务工,在流转费、工资和分红款事项上没给当地添一次麻烦,还带动了周边100多户群众发展生猪养殖,每年秋季遇到大学新生开校时,公司先后资助贫困大学新生30多人,是一家政府和群众都信得过的企业。”鼎新镇镇长黄静说。
企业直言植根农村自带淳朴
省市县人大代表、“巴尔”董事长李金玉说:“‘巴尔’成长在广袤的荣州大地,吸收着带泥土芳香的营养,骨子里滋养着荣县人的淳朴,孕育着老百姓的天生的诚信,更涵养着敢为人先的担当。做良知企业是‘巴尔’人的一贯作风。”

李金玉介绍,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在双石、鼎新、高山、乐德等镇流转土地近1万亩,主要用于粮食、养殖、花卉、果蔬等种养殖业,在我县建立了第一个最大的“露天车间”,吸纳当地村民400多人“转岗”成工人。12年中,累计兑现土地流转费、分红款、工资8000多万元,仅2021年就按时足额兑付了近1万亩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分红款等1100多万元。这不仅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巴尔”的淳朴体现,更是“巴尔”人的担当。
成片的柑橘林、集约化的高粱地、荒山变成的花卉苗木地、还有智能化的养猪基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巴尔”人以只争朝夕的豪迈精神砥砺前行。(蒋兵)
编辑:王娉婷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