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网记者 郑鑫玉
2月16日,四川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富顺县赵化古镇景区等22家景区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继文庙·西湖4A级景区之后,有着“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美誉的富顺县诞生了第二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在富顺县有一种力量在成长,这力量,来自于城市深刻的文化气质。富顺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四川文化教育强县。自此,在文化建设方面,富顺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方向:围绕建设四川文化强县总体目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项荣誉,擦亮“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三张城市名片,打造沱江百里画廊“古城古镇”四大重点旅游景区,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全省“一核五带”文旅发展格局,为自贡市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

对富顺而言,文化是根,是魂,是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的内动力。为此,富顺一直有着自觉的文化意识、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多角度的实践。
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富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富顺因盐设县,是中国井盐发祥地之一,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四川,被誉为“银富顺”。2007年经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

建县千年的富顺人文底蕴厚重,重视教育,文化灿烂、文风昌盛,是巴蜀地区有名的才子之乡。富顺历史上曾考中进士232名、举人807名、贡生863名,自明代起便享有“才子之乡”美誉。“景泰十才子”之一的晏铎,“嘉庆八才子”之一的熊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报业第一人宋育仁,北伐名将许祖熊等均出自富顺。
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富顺富有地域特色的生产、生活习俗,保留了富顺豆花制作工艺、童寺唢呐、高桌狮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富顺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而其中独具特色、享誉全国的小吃富顺豆花,承载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裹挟着富顺丰富的人文风情,传承百年,依旧散发着勃勃生机。因此,富顺也被誉为“豆花之城”。

随着时代的发展,富顺人不断吸收融合时代进步的元素。在城市建设中,坚持把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产品来打造,注重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在城市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雕塑、广场道路等有形载体中赋予文化内涵,体现了城市文化品牌的彰显和城市文脉的延续传承,让人们一走进富顺,就会感受到千年古县特有的文化韵味、文化气息和文化气势,感受到现代人文与千年璀璨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富顺人一步步擦亮着“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三张富顺特色名片。
文化产业呈现出新活力
走进位于富顺县城以南34公里沱江河畔的赵化古镇,24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格外古色古香,古韵之风让人不免流连忘返,“九街四巷”“九宫九庙”“九码头”“九口十八滩”的古镇格局更是让人沉醉其中。这里是沱江古盐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先生的故乡。在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凛然大义”的光第君子文化浸润人心、广为颂扬,与“赵化六艺”“赵化三宝”等非遗民俗相互映衬,形成了文化底蕴厚重、川南独具特色的沱江名镇。



自赵化镇开始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来,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功能布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主体景观完成重塑,进士小镇、乡愁小镇、盐运小镇、丝绸小镇、川南风情、亲子研学、农旅体验等特色亮点不断凸显,古镇旧貌彻底换上新颜。


“换上新颜”的不只有赵化古镇。近年来,富顺县坚持党对文化教育的全面领导,切实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狮市马安小镇农场、福农橘园、万象田园等乡村旅游景点有序开放,“美丽富顺—寻找醉美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如火如荼。编制完成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方案,通过探索“村集体经济+社会资本”模式,开发狮市马安农场农旅融合项目,包装沱江—釜溪河环河公园、福源灏盐源小镇、青山岭·天池湖康养小镇、东部文旅科创城等项目12个,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不断优化。

同时,富顺县扎实推进沱江生态文化走廊建设,持之以恒建设“一城三古镇”,持续深入开展传统教化、典型感化、文化润化“三化”活动,紧紧围绕“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千年古县文化内涵,加大优质文旅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古城复兴,不断提升文庙·西湖4A级景区品质,打造古城特色街区,构建生态廊道,全面提升城市魅力和城市气韵。

近年来,富顺坚持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强基固本,先后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级文明城市、四川文化艺术之乡、四川省散文之乡、四川硬笔书法名县、巴蜀二胡之乡,赵化镇、狮市镇分别评为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不断丰富群众精神家园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沁入心灵。一直以来,富顺县坚持把文化“直通车”开到村组,为群众送去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富顺豆花文化旅游节、端午龙舟文化旅游活动、中秋二胡音乐会等精品文艺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吸引众多游客。

2021年,该县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红心向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文化下乡活动20场次。开展“红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富顺县第十届乡镇(街道)文艺调演”和优秀节目展演活动。开展“乡村振兴·魅力富顺”直播家乡公益绘画活动,参与直播人数达8000人次。开展“重温历史·永远跟党走”《 百首歌曲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联欢》自贡富顺专场音乐会,观看直播人数7万余人。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会,激发全县干部职工、群众爱党爱国热情。
2021年,富顺县文化馆接待群众5800人次,开展送艺术进校园和舞蹈、声乐、书法等艺术培训活动,受益学生近500余名;组织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果摄影作品展、建党100周年美术作品系列展;组织“青山岭笔会”“扎染培训”“端午诗会”等专题活动10余场。富顺县图书馆购置报刊80种,为“西湖时光”、沙山社区、24小时智慧书房、代寺镇文化站等配置书刊3600册,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举办“童心向党”青少年DIY创意图书、“故事里的英雄”幼儿绘本指导等线上线下活动16次。镇乡综合文化站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及培训300余场次,受益群众8万人次。


如今,走进富顺县城、乡镇、农村的广场和公园,到处都是欢快的歌声、到处都是奔放的舞蹈。书画、摄影展等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富顺人民文化消费的新常态。
群众文化品位的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活跃,既是群众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更得益于近年来富顺县对社会文化事业,特别是群众文化的持续关注和投入。“十三五”期间,富顺县累计整合资金7亿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县文体中心、文庙博物馆、图书馆建成投用。升级改造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20个,县乡村三级文化广场150个,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投入资金46亿元实施富顺二中、衡川、安和实验学校等系列重大教育项目。投入资金1.96亿元,着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文化教育事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富顺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同时,该县出台《富顺县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10余个,每年落实1000万元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保障全县文旅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每年投入8700万元建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安排200万元“县长特项基金”,用于办好教育实事,教育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文化教育人才队伍不断优化,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文艺骨干达2000人,16个文艺协学会拥有成员1200人;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录、人才引培等方式,共引进正高级、省特级教师、全国省市骨干等优秀教师50人,招录教师2147人,为富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
文化环境持续净化,文化惠民如火如荼,文化产业欣欣向荣,文化基因赓续传承……富顺生动演绎出的城市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富顺,正在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中阔步前行。
编辑:余凤
责任编辑:陈翠
编审:吴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