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富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培育为抓手,以志愿服务和群众参与为工作机制,聚焦“重宣讲、重评比、重帮扶、重喜乐、重节庆”等“五重”实践,用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广建阵地,让文明实践有活动平台
从群众需求出发,依托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了集五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囊括了王文华工作室、文明实践大讲堂、图书室、健身房、舞蹈室等功能场所。充分整合现有阵地资源,构建服务群众大平台。各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辖区特色建设了红色乡情院落、“龙山大爷”茶聊室、小黄龙门阵、“阳光大妈”工作室、茶音阁、西湖时光等实践点。目前,全街道共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个,特色实践点14个,纵向形成“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三级阵地链,横向构建辐射“讲、评、帮、乐、庆”的平台。

精设项目,让文明实践有活动载体
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探索“党建引领、多方共治、资源融合”“三社联动”机制,通过公益创投吸引并培育社会组织,同时培育了邻里帮帮团、爱心超市、创意美学、白果优选等10余个精品实践项目。项目培育牢牢把握基层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增强活动的实用性和感染力,在实践活动中将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好、传播好、践行好,助力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如“邻里帮帮团”项目让邻里互帮互助形成文明实践的常态链,“创意美学”项目启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白果优选”项目将扶贫产品通过代跑送到居民手中。各村(社区)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培育实践项目,如李寺村培育了赖四姐坝坝谈,北湖、吉祥社区培育了红色影院,后街社区培育了妇女手工等特色文明实践项目,逐步实现了文明实践项目的“一站一品”特色。

锻造队伍,让文明实践有活动主体
把基层群众作为文明实践主体,以志愿服务和文明养成工作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从项目需要出发招募党员、青年、专业人士等各类志愿者,确保项目运作有志愿服务力量支撑。截至目前,街道已组建理论宣讲队、文化汇演队、巾帼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各村(社区)组建“龙山大爷”“阳光大妈”“银龄守望”“浩途关爱”等8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强化“实践项目—实践队伍—实践活动”的运行管理。2021年,共开展理论宣讲、“七一”文艺汇演、疫情防控等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次,志愿者参与人数5600余人次,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沈代君)
编辑:马莉莎
责任编辑:冉华阳
编审:喻佳
0